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正式上线运行“全国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该系统旨在激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内部吹哨人”机制,畅通从业者及关联人员举报食品安全违法线索的渠道。这不只是一次技术层面的创新,更蕴含着深刻的治理理念变革,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从单向监管迈向多元共治的格局,其意义深远,值得高度肯定与期待。
长期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因其隐蔽性强、取证难度大等特点,成为社会治理的难点。尽管外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日益健全,但监管部门与违法企业之间的不对称信息博弈,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监管部门人力有限,企业违法手段却层出不穷,而最了解违法线索的内部从业者却因种种因素选择沉默:他们身处食品生产经营第一线,拥有“近距离视角”的独特优势,却出于对职业报复、失业风险甚至人身安全的担忧,往往三缄其口。在此背景下,激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内部吹哨人”机制显得尤为必要。
新系统在多个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双轨举报模式,实名与匿名并行,匿名举报能全程加密,为吹哨人筑起坚固的身份壁垒,同时对打击报复行为作出严厉惩处规定,消除举报顾虑;与“全国12315平台”联动,确保信息传递的高效与保密。而闭环管理机制,全国统一接收、编码、分派流程,使得举报人可实时追踪进度,避免线索“石沉大海”。精准激励制度,最高达100万元的奖励标准,将从业者的道德勇气转化为制度性保障,激活吹哨人的内生动力。这些举措实质上是在为吹哨人撑起一把坚实的制度保护伞,将个体的道德勇气转化为可依赖的制度力量。
该系统问世,其深层意义远不止技术层面的升级,它深刻体现了食品安全治理理念的转变,激活了“社会共治”的潜能:从主要依赖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监管,转向构建多元共治的格局。内部从业者作为社会监督力量中最特殊、最有力的一环,他们的参与将极大延伸监管的触角,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链条、无死角监督。当企业内部形成“人人都是监督员”的氛围,违法行为将无处遁形,这不仅能有效震慑潜在的违法者,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更能倒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质量控制水平,从源头上筑牢安全防线。
从长远看,“内部吹哨人”机制有望催生食品行业的伦理革命。当举报成为常态,企业将不得不将合规经营置于首位,行业竞争将从价格战转向质量竞争。这种转变与消费升级趋势相契合,最终受益的将是整个社会。更进一步说,这一机制的成功可能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提供范本,推动中国社会治理体系的整体革新。
当然,要让新系统充分发挥作用,还需持续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一方面,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者对系统的知晓度,引导他们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中来;另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要高效处理各类举报,及时化解风险隐患,并对举报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实现靶向治理。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其他部门、社会组织以及媒体的协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强大合力。
食品安全是民生大事,新系统的上线,是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的关键一环。它不仅为“内部吹哨人”提供了发声的勇气和渠道,更彰显了国家对食品安全“零容忍”的坚定决心和构建社会共治新格局的智慧。期待这一系统能够充分激活“内部吹哨人”机制,让每位知情人都能成为食品安全“监督员”,让食品安全隐患无所遁形,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泉州文明网 吴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