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漳州市坚持把精神文明创建作为改善民生、惠民利民的重要抓手,以“深化文明创建,保障居有所安”为目标,把“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转化为群众安居乐业的生动实践。
改造后的天福园小区新建通透式综合连廊
迈出步伐“进社区”,民生服务面对面
为进一步提升漳州市的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并致力于打造更加幸福美丽的城市环境,2025年漳州市推出“城管进社区”行动计划。在芗城区天福社区等社区,城管队员们与属地镇街、物业共同商讨,制定出一套既科学又合理的小区管理方案,更加注重宣传教育,倾听群众的声音,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宣传“门前三包”、垃圾分类、文明养犬等法律规范,引导居民自觉遵守。同时,还针对群众反映的停车难、垃圾桶更换不及时等问题,施划停车线、及时更换垃圾桶并配套建设垃圾屋,重新规划市场区域,营造更加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
该计划已覆盖全市,共计有558名城管队员深入到290个社区中,其中,漳州市城管局还特别派驻了45名队员到21个社区,以树立全市范围内的“城管进社区”的示范标杆。该计划不仅有效解决了众多长期困扰社区居民的难题,更在提升社区环境,促进和谐社区氛围日益浓厚。
创设“智慧芳邻”智慧平台,便民事通民心
掌上智慧“互助圈”,和谐生活携手建
漳州市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理念。长泰区文泉社区探索总结出微矩阵、微治理、微服务、微交流的近邻党建“四微工作法”,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社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该社区整合30家驻区单位、企业资源,通过整合资源,组建8支专业服务队,推动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三方联动”,构建“微矩阵”联席协商机制,精准破解外墙脱落、店面违装等难题,高效落实公共收益“点题整治”。为闭环运行畅通“微治理”。该社区打造“5分钟近邻互助圈”,线下推行“红色网格”机制,线上开通“一拨我就来”功能,确保5分钟响应、半小时上门,累计高效办结管道滴漏等事项450余件,推行“信息收集-事项上报-问题受理-处置反馈-考核评价”五步闭环机制,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促进作风转变、本领提升,2025年高效受理诉求132件,满意率达100%。社区还创新开展“民情三访”工作法,做好全面家访、重点走访、专项回访,收集问题建议,梳理分类的诉求精准入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无独有偶,龙文区推出“智慧+自治”新模式,龙文区锦绣社区以智慧化为核心,利用“智慧芳邻智能服务平台”将社区、业主、物业三方纳入智慧社区平台端口,建立“发现—受理—处理—督办—反馈”闭环模式,“智慧芳邻”通过实施“四单制”闭环服务机制,即“居民点单、社区接单、物业领单、组织晒单”,以及首创的六小时督办机制,提升社区服务效率和响应速度。截至目前,累计解决垃圾屋投建难、停车充电难、楼道保洁难等576件居民点单事项,物业领单事项限时解决244项,社区接单事项“两委”督办解决332项,居民满意率达95%,“智慧芳邻”的建设与应用,实现了全龄段居民的服务覆盖,为居民带来便捷、高效与贴心的服务体验,有效促进社区治理提速增效。
长泰区文泉社区定期召开近邻协商会
构建“立方体”格局,织密文明新风网
云霄县莆美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把服务做到心坎上。依托“社区党支部+业委会+楼栋长”三级联动机制,为宝山佳苑等无物业小区成立业委会、搭建起物业体系,破解了长期困扰的管护难题;新增113个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端口,消除充电安全隐患,让居民住得安心。在移风易俗与民生治理的深度融合中,宝树、前涂等11个村的生命公园建成验收,山美村骨灰堂主体工程顺利完工,既破解了历史遗留的民生难题,更以文明殡葬的新风尚涵养了乡风民风。
为进一步织就善意网络,今年以来,莆美镇180余场志愿服务如春雨般洒落,从理论宣讲到医护下乡,从文明劝导到无偿献血,暖意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强降雨来袭时,党员干部与志愿者们并肩坚守一线,蹚水排查隐患、转移群众;暴雨过后,又第一时间清理淤泥、检修设施,用沾满泥点的身影生动诠释“守护”二字。(漳州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