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育儿补贴里的民生温度
//wmf.fjsen.com  2025-08-05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常言道:“民生无小事,柴米油盐里见真情。”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真真如一场及时雨,落进了千家万户焦渴的田地里。这方案,字字句句透着“惠民利民”的暖意,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大道理,化作了老百姓灶膛里跳动的火苗、娃娃碗里多添的一勺肉。它瞄准的,就是那压在年轻父母心头的“生不起、养不起”的大石头,想把它搬开,让“生”的愿望,不再是沉甸甸的负担,而是带着盼头的欢喜。

看这补贴,定得实在,也透着人情味。从2025年元月起,家里有那三岁内、咿呀学语的小人儿,便能得着这份国家的心意。一年3600元,国家定的“底子钱”,不多不少,却是雪中送炭的实诚。更难得的是,念着那些“早生了几天”没赶上趟的娃娃,也按着月份折算补上,这份“回头看”的周全,暖人肺腑。再瞧瞧那“免征个税”“不算家底”的细处,分明是怕这钱打了折扣,要它一分一厘都化成娃儿的奶粉、衣裳,实实在在地暖了家,甜了心。

领钱的门路,也铺得顺畅。线上线下两条道,手机点一点,或是村头社区跑一趟,门路清清爽爽。初审、复核、再抽查,环环相扣,规矩是严了些,图的是个公平公正,让国家的钱,每一文都晒在日头下,明明白白,稳稳当当落到该得的人手里。这是给好政策安上了“保险栓”。

钱从哪里来?国家担大头,地方也出力,这“担子”分得明白。中央的补助是“及时雨”,地方的提标是“添把柴”,保的是这“活水”长流不息。至于啥时候发,咋样发到手里头?各省自有盘算,或按月,或按季,或是银行卡,或是“一卡通”,总归一个快字、一个便字,要的是这“及时雨”不误农时,准准地落到家家户户的“田”里。

好经要念好,离不开紧箍咒。全国一盘棋,信息联网管,既通了消息,又护了隐私,好比给这钱安了双眼睛。审计、财政、纪检,几双眼睛盯着,让这钱在阳光大道上走,不拐弯,不迷路,每一分都花在刀刃上,暖在民心窝。这是给长远计,安的“定盘星”。

上头千条线,下头一根针。政策要生根发芽,靠的是落地生根的功夫。各级得把这当“心头事”来办,组织得力,衔接顺畅,服务贴心。干部多跑腿,群众少烦心;政策多宣讲,道理讲透亮。要让田间地头、街坊邻里都晓得这份“国家的心意”,念着这份好,暖着这份情,那满意度,自然就像春水涨起来。(郑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