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7月28日讯 盛夏蝉鸣起,志愿正当时。七月,孩子们的暑假如约而至,霞浦县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也迎来了一批小客人。为切实解决青少年“暑期看护难”问题,霞浦县积极组织动员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多方力量,以社区为服务主阵地,开展“我在社区过暑假”系列志愿活动。通过组织一系列集文化传承、科学启蒙、亲子互动于一体的暑期活动,让孩子们在家门口的文明实践所(站)里,收获了一段充满知识、快乐与成长的夏日时光。
文化非遗类课程受热捧,让青少年浸润文化魅力
兴贤社区开展“兴贤墨香・邻里共砚”暑期书法公益培训班,课堂上,零基础的孩子们从握笔、运腕学起,起初歪扭的笔画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逐渐稳健,从单个汉字的临摹到完整作品的完成,孩子们在宣纸与墨香的陪伴中感受着方块字里藏着的方正风骨与灵动气韵。当孩子们举起写着自己的作品时,宣纸间飘出的不仅是墨香,更是对汉字文化的敬畏。
俊贤社区暑托班开设“指尖上的中国美”绒花手工课
俊贤社区暑托班开设“指尖上的中国美”绒花手工课,郭老师详解绒花“荣华”的吉祥寓意,孩子们用扭扭棒弯出花瓣、绕出花芯,笨拙却认真的动作里藏着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中乘社区“童心扬国粹”戏曲手工DIY中,珍珠与彩线缀出的生旦净丑挂件让戏曲韵味变得可触可感,授课老师从戏曲文化小知识科普到挂件制作步骤讲解,耐心引导孩子们走进戏曲世界,巾帼志愿者们全程助力,让非遗在互动中焕发新活力。
万贤社区的非遗剪纸课
万贤社区的公益暑托班以非遗剪纸、趣味科学、口琴启蒙为特色。非遗剪纸课上,红纸在孩子们手中翻转,传统文化就在这一刀一剪中浸润童心;王瀚老师的口琴课堪称“欢乐制造机”,他把口琴比作“会唱歌的小火车”,让孩子们轮流触摸、吹奏,在“吹羽毛练气息”“音乐接龙”等游戏中,零基础的孩子也能慢慢吹出“哆来咪”。志愿者和社工还带领孩子们学习应急救护知识,为假期安全增添保障。
城北社区大学生志愿者用“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的故事,将家风教育融入日常。把抽象的道理藏进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传说里,让传统文化的内涵悄悄融入心间。
社科普及课程精彩纷呈,开启青少年心智
东宁社区开展“未来科学家 四点半课堂”之“‘肺’常行动”主题科学课,老师带着孩子们学“鼓肚子吸气、抿嘴呼气”,笑闹间摸清了肺部的“工作原理”;东阳社区“未来科学家四点半课堂”上,胡苏芹老师用《短暂的美味》解码古人智慧,架起古今桥梁,让科学原理与传统智慧碰撞出火花。
松兴社区围绕“安全、趣味、成长”开展暑托班,日常开设绘本共读、科学小实验等启蒙课,搭配黏土手工、儿歌传唱等趣味项目,每周设“防溺水安全课”“暑期安全小课堂”,用情景互动教孩子自我保护。
集贤社区的禁毒教育
集贤社区特邀公安林警官,通过动画短片和仿真毒品模型展示普及毒品危害知识,将禁毒教育纳入暑托班第一课,为孩子们筑牢安全防线。
德智体样样不落,注重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
福海社区公益暑托班的课程丰富又贴心。孩子们或沉浸在绘本与故事中,眼睛发亮地分享发现,阅读兴趣悄然点燃;或围坐一起梳理习题、查漏补缺,学业知识在互动中慢慢夯实。“运动舞蹈”课程则满是朝气,跟着节拍舒展肢体、跳跃旋转,活力满满的舞姿里,不仅悄悄增强了体质,更让孩童的天性尽情释放。
东昇社区专门开设新就业群体子女暑托班,以“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搭建成长平台:课业辅导、心理建设、诗歌创作、科技小工匠等课程轮番上阵。开班首堂亲子课上,“优点炸弹”环节让人眼眶发热——孩子们认真地说:“爸爸早出晚归好伟大”,扑进怀里说“妈妈我爱你”,家长们红着眼眶回应“以后多陪你”,这样的双向奔赴,让暑托班不止有看护,更有亲情的升温。
俊贤社区暑托班在课程设计上兼顾科学性与趣味性,开设了心理启智、创意工坊、科学实验、艺术创作及棋类活动等特色课程。孩子们在心理启智课程中滋养心智,在创意工坊里动手实践,在科学实验中探索未知,在艺术创作中涵养审美,在棋类对弈中锻炼思维。这些课程富有趣味且有深度,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艺术素养,还在潜移默化中助力他们综合能力的全面成长。
松城街道西关社区里,孩子们穿梭在书架间,认真挑选着心仪的书籍。随后,孩子们与家长围坐共读,志愿者围绕亲子阅读的方法、意义展开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又融洽。
霞浦县实验小学周晓荣校长走进暑托班,以“聊天式”课堂分享自身成长经历,用“有梦想谁都了不起”的寄语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奋斗的种子。
这个夏天,霞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各个阵地,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更成为文化传承的驿站、科学启蒙的乐园、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平台。这样的暑期实践,正以最生动的方式,书写着基层文明实践的温暖篇章。(霞浦县委宣传部 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