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闽东之光 德耀山海
宁德市选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工作综述
穿行在闽东大地,移步易景的不仅是山川湖海的波澜壮阔,更是文明浸润下的人文盛景——斑马线前定格的礼让剪影,市井烟火中闪耀的诚信鎏光,万家灯火中涵养的从容气度。
近年来,宁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坐标,通过打造“树典型—传家风—育新人”培育链条,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事迹从宣传栏走进茶余饭后;依托立体式传播网络,使“公交司机不惧十几米高桥跳水救人”“‘海上鸿雁’风雨无阻 坚守孤岛邮路28载”等善行义举激荡起跨越山海的情感共鸣;弘扬闽东之光,在红色热土上铸就精神丰碑,文明基因如春风化雨,深深嵌入这座城市的血脉肌理。
当文明成为城市运行的底层代码,“最美宁德人”便成了最动人的城市封面,书写着山海之城深厚的软实力。
山海铸魂
榜样如潮筑高地
少先队员为陈祥榕献花。
“我没什么要求,我只想知道,我儿子在战斗的时候勇不勇敢?”
“祥榕勇冠三军!”
“陈母问勇”,一段感动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对话,背后是年仅18岁的屏南籍战士陈祥榕,为营救受伤战友、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的英雄事迹。他写下的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让无数国人落泪。
英雄的名字应当永存。今年5月,陈祥榕烈士的母校,屏南县屏城乡溪坪村的屏城初级中学加挂“屏南县祥榕中学”校名,英雄的“生命”在家乡以新的方式得以延续。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从“陈母问勇”到“祥榕中学”,从战斗英雄到道德模范,一座座精神地标、一张张闪亮名片,不仅诉说着榜样的故事,更彰显着宁德全社会对模范的尊崇,激励人民向英雄学习、向榜样看齐。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朱熹“忠孝廉节”的摩崖训诫仍在杉洋回响,张正元“乐善好施”的族规犹在漈头传颂,禾溪村“存善念”的粮仓横批始终映照民心……闽东大地的崇德之风自古绵延,千年文脉滋养着这片土地。
6月24日,再次传来喜讯!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发布,宁德市朱文斌、石进全两人榜上有名。每一位普通人都可能是道德光芒的闪耀者,为打造道德高地,宁德构建起一套“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全面发动”的培育选树机制,确保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的选树工作既广泛又深入,深挖凡人善举的“源泉”。
纵向上,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形成一张紧密的“培育网”。通过建立先进事迹、典型人物线索季度报送制度,分类建立线索资料库、先进典型库,定期对“善行义举”进行推荐,变随机发现为主动挖掘,丰富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各类典型培育选树的“源头活水”,实现了对典型选树的常态化、长效化挖掘。
宁德市举办孙丽美先进事迹专场报告会。
横向上,多部门、多行业互动,形成先进典型选树的强大合力。以道德模范评选为带动,广泛推荐、参与“身边好人”选树活动,让各领域典型竞相迸发。截至目前,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4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5人、福建省道德模范21人,评选宁德级“身边好人”456人(组)、上榜“中国好人榜”62人(组)、上榜“福建好人榜”83人(组),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社会氛围。
德奕志愿服务队。
看今朝,古贤遗风在新时代焕发光彩,道德群星闪耀闽东,好人沃土生生不息。从忠诚履职、英勇牺牲的公安民警杨春,到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乡村干部孙丽美,再到助人为乐、书写人间大爱的电力职工叶德奕……他们用行动铸就精神丰碑,如三都澳潮涌激荡人心,似太姥山云海润泽四方,让崇德向善的种子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古韵今辉
文明新曲沁人心
“中国好人”刘明华讲解下党故事。
道德的光芒因传扬而永恒,精神的力量因共鸣而磅礴。
要让榜样的事迹深入人心,就必须借助立体的传播体系。宁德市文明培育工作守正创新,顺应全媒体趋势,形成“报、网、台、端、微、屏”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切实发挥主流舆论阵地作用。
近年来,宁德市以“德耀闽东”为主题,运用新闻报道、专题专访、公益广告、宣传片等多种形式,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广泛开展新闻宣传、社会宣传。
同时,紧跟时代步伐,运用网络新媒体力量,提升宣传覆盖面,开办道德模范网上展馆,制作H5、微视频、沙画等融媒体产品,让道德模范的事迹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其中,《陈祥榕烈士遗属获授一等功臣之家》视频相关话题阅读量达1.2亿次,充分展示了网络新媒体的强大传播力。
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校园。
榜样的力量变得可触可感,榜样的事迹就像邻里间的家常话,自然而然地铭记在人们心里——
古田县卓洋乡庄里村的村民们至今仍记得那个暴雨夜,周炳耀书记冒雨清理桥洞时被急流卷走的背影,如今这个悲痛而感人的故事被改编成方言快板,在乡间流传;
打开霞浦县松山街道古县村村民的朋友圈,几乎人人都存着孙丽美书记的事迹文章和短视频,“阿美书记”温柔与坚韧的言语犹在耳畔;
在过去的5个清明节里,蕉城区实验小学的孩子都通过线上“云祭扫”,为“时代楷模”、扫黑英雄杨春献花。
一场场接地气的报告会催人奋进,一个个打动人心的微视频引发共鸣,一篇篇“刷屏”朋友圈的微信文章传递温暖。正能量在人际传播中持续发酵、产生聚变。无论是在广场公园里人们传唱的模范赞歌,还是街头巷尾热议的感人话题,抑或是高雅艺术殿堂中催人泪下的话剧演绎,榜样的事迹如春雨润物,道德的力量悄然生长,化作闽东人脸上自豪的笑容,变成街头巷尾温暖的相助。
闽东之光
最美风景是人民
2022年7月13日,“崇德有礼 大美宁德”宁德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启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曾把闽东的锦绣河山、灿烂文化传统和闽东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善良质朴的精神生动形象地概括为“闽东之光”。
宁德始终牢记嘱托,以“闽东之光”铸就城市精神坐标,让这座城市的文明高地更加坚实,让这片热土上的人民,成为新时代最动人的风景。
7月的宁德,暑气逼人。虽是高温劳作,环卫工人心里却很舒爽——在宁德万达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刚结束一轮工作的环卫工人三三两两坐在椅子上纳凉,一旁的“清凉角”摆放有解暑凉茶、应急医药箱、冰箱等。不仅是蕉城如此,三伏天,宁德各地街头巷尾都出现了爱心凉茶、解暑药等,让户外工作者在酷暑下能够收获一口清凉。
夏日里的这口清凉,背后是“崇德有礼 大美宁德”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的深厚积淀。文明素养的培育,重在以文化人、以德育心。宁德在传承弘扬“闽东之光”的实践中,将闽东人民特有的精神品格深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全过程,通过创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激发市民崇德向善的内生动力,让发现真善美、弘扬正能量成为城市风尚,为道德模范的不断涌现培育丰沃的精神土壤。
在推广道德模范方面,采用“一带一塑”的做法。通过推广一个模范带动一个群体、塑造一个品牌的模式,组建了一批以道德模范为主体或命名的行业组织、公益组织。其中,“杨春警队”荣获“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称号,成了宁德市道德模范引领行业发展的典范。
杨春警队。
在志愿服务方面,宁德市组建了6800多支志愿者队伍,创新“爱心储蓄银行”等激励褒奖制度,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这些志愿者如同山海之间的使者,传递着爱心与温暖,让宁德这座城市更加充满人情味。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宁德市坚持从娃娃抓起,整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推出“德育之旅”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有力提升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实效。这些孩子如同山海之间的幼苗,在道德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最美的风景是人。在这片山海之间,每一位身边的榜样都是一簇星火,照亮着人们前行的道路,而宁德市文明培育工作的不断推进,正是为了让这片星火更加璀璨、更加闪耀。当每一个平凡的善举都汇聚成光,当每一份质朴的坚守都沉淀为魂,这座城市便拥有了最动人的精神底色。
看,道德星河正与万里海天交相辉映。听,文明新曲已在闽东大地澎湃回响。(闽东日报 张颖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