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厦门
厦门:“武”动一夏 非遗夏令营进社区
//wmf.fjsen.com  2025-07-18 来源: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兰楚文

image.png

何厝小操队非遗夏令营上,孩子们学习“虎头盾”阵法。

正值暑期,各类主题夏令营在厦门市社区火热开展。其中,武术体育类的非遗夏令营成为家长和孩子的“新宠”。从学习武术拳法、阵法,到自选器械,孩子们在一招一式的打磨中,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感受非遗背后的历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拳法各有来头 孩子练得起劲

起势、横拳、挑领……30多名孩子,站成四排,听着教练的拳法口令,用力挥舞手脚、做起动作。7月16日下午4点半,心意六合拳夏令营在侨福城小区公建楼一楼架空层开展。给孩子上课的,是思明区武术协会副秘书长、厦门国术馆教练邱凯烨。

虽然这是夏令营的第三节课,但大部分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半的拳法。邱凯烨介绍,此次教学套路为传统武术心意六合拳四把捶,共4拳8式,简单易学,男女适宜。

“练练武术,孩子精气神都好了。”社区居民王女士为11岁儿子和9岁女儿都报了名。一开始,她还担心孩子不喜欢,没想到孩子回家还玩起PK赛。在王女士看来,“这就是非遗武术的魅力。通过这次活动,我还知道原来这套拳法和民族英雄岳飞有关。”

思明区文化馆非遗馆员柯鹭斌介绍,心意六合拳去年被评为思明区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今年他们通过暑期夏令营进社区的方式做推广,这项非遗也在莲前街道侨福社区和中华街道文安社区同步开班。

在鹭江街道大同社区夏令营,孩子们学的是市级非遗鼓浪屿通臂拳。练功前,教练先“解谜”。这是因为,很多人第一次接触时,都会疑惑它和“鼓浪屿”的关系。原来,20世纪初,通背劈挂拳第六世祖孙振寰挟艺南下,在鼓浪屿创办了“通背武术社”,他将摔跤、六合枪、大洪拳等武术流派的精髓吸收进通臂拳,形成了鼓浪屿通臂拳。

孩子自选“兵器” 学得有模有样

夜幕降临,何厝民俗园小操队广场响起敲锣打鼓声。应和着锣鼓的节奏,13岁的何圣翔双手握紧锄头,在推、劈、扑等招式中一步步向前,完成了何厝小操队非遗夏令营“首秀”。16日晚7点半,一场由大人和小孩共同带来的非遗展演拉开了夏令营序幕。从16日开始至8月8日,每天晚上孩子们将接受一个半小时的集中训练。

30多名小学生从“虎头盾”阵法开始练起,像何圣翔这样已打下基本功的大孩子则专注训练各自的器械套路。何圣翔个头已有1.75米,他的“兵器”锄头只到他脖子,训练起来相对游刃有余。参加夏令营已有8年的他说,“夏令营满足了我对武术的向往,而且还是我们社区的非遗,更感骄傲!”如今他已是何厝小操队青少年展演团队的骨干,去年国庆期间还在中山路展演过。他的爸爸何佳庆是夏令营骨干教练。这项非遗在何厝社区也形成了亲子传承甚至是三代传承的浓厚氛围。

同一时段,在何厝海悦小区中庭广场,近百名孩子分成三个阵营练习宋江阵。宋江阵非遗夏令营总教练、宋江阵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石水加说,随着非遗推广的力度加强,今年比去年又多了一个基础班,还吸引了塔埔社区、江头社区等其他社区的孩子参加。

别看是舞刀弄棒练拳,女孩子的身影还不少。16岁的何宛芮从7岁开始学,扁担是她的自选“兵器”,招式已学得不错,今年她又学起剑法。她说,“自从学了宋江阵后,身体更结实更健康了,也对宋江阵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厦门文明网 厦门日报记者 吴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