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一杯凉茶消解距离,一把凉扇传递文明理念。近日,在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凤美社区开展的“倡导文明殡葬 推进移风易俗”宣传活动,正悄然重构基层社会治理的叙事方式,以柔性姿态叩开群众心门,为破解精神文明建设深水区难题提供了鲜活样本。(7月8日 福州文明网)
柔性传播,是文化转型的方法论突破。殡葬习俗作为最具文化惯性的社会传统,承载着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精神基因。面对群众将殡葬改革视为“文化禁忌”的心理症结,传统刚性宣传犹如隔靴搔痒,难以真正撼动固有认知。而当宣传话语从行政指令转向生活叙事,当传播载体从标语横幅转化为茶歇闲谈,文化转型才能突破“认知防御机制”。这种基于文化心理学的策略创新,在尊重传统情感根基的同时植入现代文明基因,实现了移风易俗的认知破冰。
柔性互动,是构建价值重塑的仪式空间。小区茶话会通过“凉茶叙事”将殡葬议题转化为邻里日常,定制凉扇以物质载体承载精神理念,本质上是在建构新型文化传播场域。当群众不再是被动接收信息的听众,而是围坐一起形成的能量圈层,共同话题构建的符号认知、具象物品触发的文化想象,最终催化出移风易俗的集体共鸣。当政策解读转化为生活智慧,当单向宣教升级为意义协商,文明理念便完成了从外部输入到内生认同的质变。
柔性浸润,是培育文明新风的生长基质。从川渝地区的“院坝龙门阵”到江南水乡的评弹新曲,各地实践印证着柔性传播的乘数效应。这种传播范式将政策文本转化为具身认知,借助方言艺术、数字媒介等多维载体,在传统禁忌与现代文明间搭建过渡地带。更重要的是,它通过持续的文化浸润形成制度性记忆——当文明殡葬理念渗透进岁时节令、人生礼仪,当新型丧葬文化进入地方知识体系,移风易俗便从政策要求升华为文化自觉。这种润物无声的传播策略,正在重构基层社会的意义网络。
殡葬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是中华文明现代性建构的微观映照。从凤美社区的茶叙场景到更广阔的社会场域,柔性传播正在重塑集体记忆的生成机制。这种基于文化主体性的创新实践,既守护着“民德归厚”的精神内核,又注入了“人文关怀”的现代特质。当越来越多这样的文化创新在基层扎根生长,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层命题,终将在传统与现代的创造性转化中找到最优解。(福州文明网 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