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厦门
厦门:惠民便民 一批垃圾屋(亭)投用
//wmf.fjsen.com  2025-07-16 来源: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兰楚文

近日,一批清新亮眼的生活垃圾屋(亭)在厦门建成投用,引起不少市民关注。截至6月底,厦门市今年计划新改建的50座生活垃圾分类屋(亭)已完工35座,按计划将于10月底前全部竣工。这一为民办实事项目的稳步推进,不仅让居民生活环境得到切实改善,也折射出厦门垃圾分类工作在持续深耕中悄然生长的创新活力。

以“绿色环保、经济适用”为原则,全市逐步推进垃圾投放点改造提升。今年的新建项目中,各区因地制宜推进建设,思明区夹舨寮24号、建达花园等多个小区的垃圾屋均已建设完毕,集美区大社路1号、乐活小镇等地的项目顺利落地,海沧区万科城1、2期的3座垃圾屋如期为居民提供便利,同安区保障性住房龙秋公寓等项目成功建成,改善了居民投放环境。其中翔安区原计划建设16座生活垃圾屋,如今超额完成,今年新建的28座高颜值智能垃圾屋已经顺利投用。这些垃圾屋配色清新,环境整洁,与周边绿化、楼房“融为一体”,其中大部分还融入智能化元素,通过挥手感应自动开启投放口,同时内置负压臭氧除臭系统和消毒装置,除味又灭蚊,并利用公共视频24小时“盯梢”,实时监管分类投放情况,有效提升分类准确率。

这些智能化垃圾屋的升级,正是厦门市推进分类投放便利化的生动实践。根据《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升方案》,厦门市围绕“精细分类、环境美观、便民惠民”原则,系统推进垃圾屋(亭)新(改)建工作,不仅科学配比投放容器、优化投放环境,还普遍配备自动化投放设施与智能管理体系,设置全品类可回收物箱体,让居民投放更便捷、分类更精准。

与此同时,厦门还同步探索融合科普宣传、社区自治、人性化服务的新模式。不少垃圾屋周边设置了垃圾分类宣传展板,定期更新分类知识和社区分类成效;一些社区还依托垃圾屋打造分类宣教基地,让分类投放点成为社区自治的新载体。此外,洗手池、照明等设施的完善,更是从细节处提升了居民的投放体验,让垃圾分类从“要我分” 逐步转变为“我要分”。

自2016年底开展垃圾分类以来,厦门市垃圾分类工作持续领跑全国。经过高楼撤桶、点位合并后,全市建成区设有集中投放点约5000个,其中有条件的小区因地制宜优化提升投放点、建设垃圾屋(亭),进一步提升了居民居住环境。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2600余座垃圾分类屋(亭)。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厦门正不断塑造垃圾分类的特色亮点,让分类投放点不仅是垃圾收集的场所,更成为彰显城市文明、传递绿色理念的重要窗口。(厦门文明网 厦门日报记者 柯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