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 漳州
家风正则政风清
//wmf.fjsen.com  2025-07-11 来源:漳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兰楚文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这句话出自北宋赵湘的《本文》,意思是要治理天下,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端正自身品行。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与“国”密不可分。党员干部唯有以身作则,正家风、严家教,方能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生态。

家风传承承载着文明赓续的基因密码。从《颜氏家训》“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的治家智慧,到《曾国藩家书》“勤俭持家富,谦恭受益多”的处世哲学,中国家训文化始终将德性修养置于首位。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诫子书,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歌,这些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种,构成了中华文明最深沉的价值基因。好的家风能形成“廉洁磁场”。正如《礼记·大学》所言“一家仁,一国兴仁”,当焦裕禄用藤椅破洞诠释“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当谷文昌将“不沾公家一寸木材”刻作家规,传统家训正在新时代绽放异彩,皆为党员干部树立标杆。

家教严明构筑着拒腐防变的坚固堤坝。明代《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的警示,与《格言联璧》“一念疏忽,是错起头”的告诫形成历史共鸣。那些在忏悔录中写下“家风失守致底线崩塌”的落马者,便是忘记了“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的古训。家风不正则易滋生特权思想,破坏社会公平正义。当某些干部纵容亲属“提篮子”“打牌子”,恰恰暴露出家教缺失的深层危机。他们忘记了《韩非子》“千丈之堤溃于蚁穴”的警示,更背离了周恩来“十条家规”中“完全做一个普通人”的自律。

家风建设需要制度与文化的双重滋养。北宋王安石推行青苗法时强调“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道出道德自律需与制度约束相辅相成的重要性。新时代更需将廉洁自律转化为制度防线。当廉政家访被纳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监督的重要内容,当家风建设被纳入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传统家训正在制度创新中焕发新生。这种“文化涵养制度,制度反哺文化”的治理逻辑,印证了苏轼“法相因则事易成”的智慧。当家风建设与制度创新共融,规则便从纸面走入人心、走向实践,清风自会化雨成势。

党员干部尤须以家风建设为镜鉴。让林则徐“不妄取一文”的箴言转化为拒腐防变的思想自觉,使“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的家训升华为执政为民的行动指南。当千家万户的“廉洁家书”汇聚成时代清风,当“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的家风传承熔铸成政治品格,我们便能以“家是最小国”的担当,在民族复兴征程中书写无愧于历史的清廉答卷。(漳州文明网 南靖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