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漳州 > 诏安县
“蜗牛爸爸”:一个父亲的厚度
//wmf.fjsen.com  2025-07-09 苏益纯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东南网7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苏益纯)

“吴老师,明明又跑出去了!”

7月5日上午,诏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个瘦小的身影突然冲出中心大门。吴幼盛放下手中的笔,三步并作两步追了出去,在走廊拐角处轻轻拉住这个自闭症男孩的手。

“明明,是不是又想玩橡皮泥了?”吴幼盛从口袋里掏出一团彩泥,男孩的躁动渐渐平息。这样的场景,在“蜗牛之家”的周末课堂上几乎每周都会上演。

今年54岁的吴幼盛是一位乡村教师,他还有另一个身份——“蜗牛爸爸”。2013年,女儿被确诊为唐氏综合征后,吴幼盛开始关注特殊教育,并加入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成为其特聘编辑和唐氏综合征委员会委员。

“我发现县里很多特殊孩子都被关在家里,家长也很少带他们出门,因此决定创办一个公益家长组织,和大家一起抱团取暖。”就这样,诏安县“蜗牛之家”在2019年应运而生,场地设在离县城5公里左右的一个同事家里。“刚开始上课时,7个孩子挤在狭小的客厅里,又吵又闹,我急得浑身是汗。”吴幼盛指着墙上的老照片,回忆起创办初期的艰难。

爱的力量创造奇迹。随着“蜗牛之家”声名渐响,越来越多的特殊孩子加入这个大家庭。吴幼盛开始邀请专业志愿者,将简单的公益课拓展成丰富多彩的“全能训练营”:音乐课上,孩子们跟着吉他声拍手跺脚;美术课上,孩子们用五彩的颜料画出灿烂笑容;最热闹的当数游泳课,套着泳圈的“小蜗牛”们扑腾水花,欢快的笑声仿佛要掀翻屋顶……

2022年,吴幼盛与培训机构合作,将课堂延伸到专业场地。“我们采用家长承担一半、‘蜗牛之家’补贴一半的方式,让孩子们接受更专业的培训。”吴幼盛介绍,这种模式既能减轻特殊儿童家庭的经济负担,又能让他们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看着孩子在泳池里欢快扑腾的样子,家长陈女士激动地说:“我觉得整个世界都亮了!”

这样的时刻,在“蜗牛之家”不断上演:2019年至今,共收到10多万元善款,举办了500多场活动,惠及100多个家庭。比数字更动人的,是孩子们一点一滴的成长——从沉默到哼唱,从好动到专注,从畏水到勇敢……

如今,在诏安县委文明办的支持下,诏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蜗牛之家”提供了活动场所,注册成员达168人。

“很多人问我坚持的动力是什么?”吴幼盛指向墙上的一张照片:画面里十几个孩子在海边围成心形,中间是笑得见牙不见眼的他。

“这是去年国际残疾人日的活动,当时有家长哭着说第一次看见孩子笑得那么开心。”他说,这些瞬间像一扇扇窗,让他看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