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随着暑期到来,福州多个儿童友好社区的议事组织再度“升温”:树兜社区的孩子讨论宠物粪便箱安置,建华社区的孩童围坐“流动小茶桌”为驱蚊设施献策……这些浸润童心的文明实践场景,正是新时代未成年人参与社会建设的生动注脚。(7月3日 福州日报)
文明实践重构了青少年的认知坐标系。传统教育体系中的知识图谱往往囿于书本边界,而文明实践则以真实社会议题为坐标系,为未成年人搭建起认知升级的阶梯。当树兜社区的“儿童议事团”从提议宠物便民设施到参与社区微更新设计,当建华社区孩童将手工技艺转化为公共服务方案,这种知行合一的实践范式,悄然打破了理论认知与生活实践的次元壁。这种突破传统课堂的“场景式教育”,让“垃圾分类”“邻里关怀”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具象认知,实现了素质教育从知识积累到能力养成的关键跨越。
文明实践培育着社会治理的新生力量。儿童议事会等创新平台,正在重塑未成年人参与社会事务的范式。天宝社区的青少年通过模拟政协提案、协商辩论等环节,深度参与上学路安全改造工程;在提案动议、协商论证、投票表决的完整流程中,他们不仅习得民主议事的规则意识,更建立起对社会治理的系统认知。这种全过程参与的实践模式,犹如生动的公民教育课,让“社区建设有我一份”的主人翁意识,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文明实践编织着代际传承的情感网络。在数字时代人际疏离的背景下,文明实践为未成年人搭建起跨代际的情感桥梁。洋头口社区的“暖洋智郎团”定期探访独居长者,在倾听生命故事中领悟敬老传统;天宝社区的窨井盖彩绘行动,让艺术创作成为邻里互动的媒介。这种跨越年龄、身份的互动场域,让青少年在服务他人中培育同理心,在团队协作中感知社会温度,使得文明传承既有历史纵深感,又具现实生命力。
从社区微更新的参与者到邻里守望的践行者,文明实践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着当代青少年的成长轨迹。当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在实践中理解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辩证关系,这片浸润着实践智慧的精神沃土,必将培育出既有知识素养、更具社会担当的时代新人,奏响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和美乐章。(福州文明网 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