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零碳生活馆”碳减排、碳普惠志愿空间作为南平两个低碳优秀案例展示区之一,在2025年全国低碳日福建主场活动上亮相,吸引众多参观者纷纷驻足。
顺昌县是福建省首批5个碳达峰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顺昌县创新推出“1+N”志愿服务体系,激活“沉睡资源”开启零碳生活,传递“绿色、生态、奉献、克俭”的零碳公益理念,让“零碳”从概念落地为生活场景,推动全民参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实践。
闲置“活”起来,低碳“行”起来
“幼儿园与中小学学生个人玩具、书籍大量闲置,可组织学生相互交换再利用。”2024年9月,一条群众建议从顺昌县东安驿人民建议征集点发出。“根据群众建议,我们发现将闲置物品资源化重复交换利用与绿色生活方式相契合,实地走访调研发现很多高品质的闲置物品。”顺昌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谢祥剑介绍道。顺昌县“零碳生活馆”于2024年12月在东安驿城市综合体揭牌开馆,是顺昌县探索志愿服务与双碳经济相融共进的创新尝试。
顺昌县“零碳生活馆”揭牌开馆。顺昌县委社会工作部 供图
“零碳生活馆”志愿公益项目如何实现长效运营,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融入群众日常?顺昌团县委联合县教育局共同发布“物品互换 低碳生活”倡议,通过东安驿“来读书吧”自助互助公益平台,将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志愿者等多方资源服务力量凝聚成“党员志愿服务队”,创新推出积分奖励机制,居民捐赠物品可积累绿色积分,实现“闲置物品收集—奖励碳积分—兑换其他闲置物品”闭环,闲置物品自由互换和循环利用,进一步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实现碳减排目标。
共建共治共享的绿色“生态圈”
“这里的物品我们将用于社区‘时间银行’志愿积分兑换,把闲置物品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顺昌县团委副书记吴思遥介绍,顺昌实验小学学生林晨用6枚“大圣币”换回一套九成新的《十万个为什么》,这些“货币”源自她前段时间捐赠的8件闲置文具。这套独创的“大圣币”绿色兑换体系,将捐赠物品按品类、新旧程度量化为积分,供群众兑换。
在顺昌县双溪街道金溪社区零碳生活馆里可以看到,馆内的货架上整齐的摆放着市民们捐赠的近千件闲置物品,供大家兑换。更令人惊喜的是,在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的推动下,顺昌县“零碳生活馆”志愿公益项目所征集的第一批共25箱闲置爱心物品起运新疆昌吉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为构建东西部绿色资源双向流动新图景,哈萨克族手工艺品也即将启程实现两地间跨区域“牵手”。
“零碳生活馆”内景。顺昌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政府社会同发力,长效机制撑“零碳”
“我们开设志愿服务培训课堂,让新加入的志愿服务人员能快速熟悉掌握工作,以传帮带的形式化解难题,让志愿服务队伍壮大起来。”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谢彬说,针对绿色低碳政策理论、生态价值理念、志愿服务规范等系统性培训,以课堂、实践等形式搭建起N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沟通桥梁,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共建共治。同时,依托“一元碳汇”APP搭建绿色参与平台,推出3:1比例的碳汇额度认购机制,引导公众参与碳汇交易,实现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双向转化,为双碳经济体系提供了基层实践样本。
顺昌县零碳环保公益基金对零碳生活馆碳减排、碳普惠项目前期给予3万启动资金,并建立资金补助长效机制;顺昌生态环境局与顺昌来读书吧公益中心签订生态损害赔偿志愿服务合作备忘,引导生态破坏行为人认购碳减排项目……这些举措共同形成了“政府+社会”的多元资金保障机制,助力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活动。
在顺昌,绿色低碳是全民参与的具体行动。截至目前,零碳生活馆开展集中兑换已达19期,联动各类志愿活动20余场,直接参与群众超5000人次,1.7万余件物品已完成“绿色接力”,超16%家庭已形成“捐赠—兑换—再捐赠”的低碳闭环。(王骥 廖敏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