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 泉州
让“贴身式”服务更贴心
//wmf.fjsen.com  2025-07-07 来源:泉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林杰

泉州古城东翼,千年荷香浸润着一场基层治理的温暖变革。近日,泉州晚报记者走进改造升级后的丰泽区东湖街道东湖社区“党建+”邻里中心,迎面而来的不是冰冷的服务柜台,而是工作人员亲切的笑脸。东湖社区以“荷下办事”为主题,围绕居民群众和来泉游客需求,设置“四区域一空间”,打造“无吧台、不打烊、全共享”的近邻服务场所,让事有所办更有效率。这种全市首创的“贴身式”服务模式加上多元功能场景,正为居民与游客带来全新体验。

居民群众到社区办事,隔着玻璃与工作人员沟通,甚至在多个窗口间来回奔走,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不仅存在交流障碍导致办事不畅,更影响着群众对基层服务的直观评价。东湖社区撤除传统柜台后,让十二项高频服务在开放空间里流动起来,实现了“进一门、找一人、办成事”的便捷承诺,从而以办公场所最优化换取服务效能最大化,也拉近了和群众的心理距离。

在基层治理中,社区是一个多元的集合体,居民群众的各种诉求都会第一时间在这里汇集,而要做到听民意、汇民声、解民忧,就必须提升服务效能畅通办事渠道,让居民群众到社区办事愿意走进来、能够谈下去,甚至和社区工作人员交上心,如此,社区在处理群众问题时方能做到知根知底、有的放矢。就此而言,东湖社区撤除传统柜台打破空间隔阂的“贴身式”服务,既是一种创新更是一次挑战。

因为,撤除有形的柜台容易,拆掉为民服务无形的壁垒却不简单。揆诸现实,一个社区的居民少则数千人,多则上万人,而社区工作者一般都是十来人,面对繁琐的社区事务常会力所不及,甚至疲于应付,久而久之,就会拉开与居民群众的心理距离。群众利益无小事,及时回应并解决群众诉求和问题,是赢得群众信任、提升社区治理成效的关键。开放办公空间就如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基层工作者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的深刻转变,进而言之,要让社区治理更加精细化,只有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和快速回应需求的“双循环”,让居民群众的大事小情反映一件、解决一件、满意一件,基层治理的“贴身式”服务才能真正做到贴近群众的心。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充分调动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社区基层服务的“小亮点”汇集起来,就能成为畅通民生、沟通民心的大作为。近年来,泉州在提升社区基层服务能力上,就有着不少可圈可点的先进经验,比如鲤城区海滨街道金山社区开展“厝边事·邻里议”微信群直播活动,在线直播商议居民群众关心的社区事务;泉港区山腰街道聚福社区依托“邻里众创空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帮扶等;德化县龙浔镇鹏祥社区开展“四点半”学校提供课后延时服务……可见,只要以为民服务为出发点,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拓宽服务半径,城市的治理能力与民生幸福就能取得双赢的局面。

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东湖社区撤除传统柜台,打造开放的近邻服务场所,空间的变革不仅是服务理念转变的直观体现,更是服务效能的试金石。相信,广大的基层工作者只要用心用情当好居民群众的“服务员”,让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民心在基层聚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必将更足,幸福感必将更可持续,安全感也会更有保障。(泉州文明网 周培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