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 漳州
多元表达,书写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篇章
//wmf.fjsen.com  2025-07-04 来源:漳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兰楚文

“如果文物会说话,如果思念有声音,那句‘回家’一定是共同的呼唤。”曾经火爆全网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以“文物拟人”的独特展现手法,将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身为可爱的小女孩,从大英博物馆出逃,在中国记者张永安的帮助下回国,为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给“文物朋友们”带话。总时长不足20分钟的短剧,精准触动国人对流失海外文物的伤痛惋惜及希望文物归家的强烈心愿,更唤醒大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意识。

文物,不仅是冰冷的青铜器、精美的瓷盘和寓意深刻的书画,它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文明的传递者,承载着中国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与精神内核。

敦煌莫高窟壁画,细腻的笔画勾勒出丝绸之路的盛况,繁复的色彩见证的是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与碰撞;秦始皇陵兵马俑唇上留下工匠的指纹,让我们跨越千年感受历史的永恒……透过文物,我们感受古人的传奇智慧,仿佛能亲眼见证各个朝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变迁。但在历经战争破坏、列强掠夺后,大量历史文物流失海外。触目惊心的数字告诉我们,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数字技术焕发新活力。“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博物馆数字化推动着文物从“静态保护”到“动态传承”的飞跃。吉林省博物院推出AR眼镜智慧导览,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结合,体验白山松水间的沉浸式观览;湖南广电推出数字文博大平台——“山海”APP,联手北大、敦煌研究院建立26维度文物基因库,让文化瑰宝得以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福建博物院首创智慧小苑,在实体体验馆沉浸式感受红色革命之旅,数字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完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再现。此外,数字化的预防性备份也成为文明赓续的火种。福州普光塔的三维模型为后续保护提供数据基础,以专业图像处理为李耕壁画建立高精度数字档案,数字技术的“修复”为文明传承开辟出永生的数字时空。

文化节目演绎文明叙事。贾湖古笛吹奏出九千年前文明的先声,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在历史的角落里窥见人类在苦难中前行的脚步……让“束之高阁”的文物从此飞入寻常百姓家。文化类节目和纪录片以文化遗产为第一叙事视角,让文化遗产褪去严肃厚重的历史外衣,以鲜活的姿态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假如国宝会说话》,邀请明星演绎历史片段,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历尽风霜的国宝,在历史长河里依旧熠熠生辉,如一盏盏明灯组成历史的坐标,又汇成星河,指引我们探索文明的历程,

文创产品重塑文化肌理。文创以实用与美学交织融合的形态,成为传播文化和推动产业升级的新型力量。不论是专业的创意设计室,还是地方博物馆、美术馆、景区等,都在积极开展文创开发与推广工作。陕历博的文创部创新推出皇后之玺公交卡、青铜小分队盲盒,国博设计的凤冠冰箱贴带火同系列的徽章、钥匙扣等,山东博物馆以“孔子鼓琴助猫取鼠”为灵感成功推出“衍圣公·文曲喵”手办、“大明衣冠”茶包等实体文创,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美学设计理念完美融合,同时满足日常生活用品需求与艺术审美需求,引起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兴趣,在盘活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为城市的旅游产业注入更多活力。

传承与保护历史文物,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位华夏儿女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我们为国宝修复工作者点赞时,为流散在外的文物惋惜时,为博物馆里庄重恢宏的展品而骄傲时,那就是我们文化血脉里迸发出的深深民族自豪感。在科技腾飞的时代,聆听文物的声音,感受文物的魅力,让五千年的文明瑰宝依旧绽放耀眼的光芒。(漳州文明网 漳州市房产交易中心 李丽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