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泉州 > 洛江区
洛江区马甲镇杏川村的“文明基因”——以“红”为脉 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wmf.fjsen.com  2025-06-13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薛逸群

文明风6月12日讯 在福建省洛江区马甲镇,有这样一片红色热土——全国文明村镇、革命老区村杏川村。这里曾是晋江第三支部的所在地,岁月的年轮虽已悄然转动,但历史的荣光从未褪色。如今的杏川村,正以“党建红”为引领,让“生态绿”“科技蓝”“文明金”相互交织,在乡村振兴的宏大版图上,挥毫泼墨,描绘出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红色基因铸魂:从革命旧址到文明地标

晨曦初露,七七抗战纪念碑在薄雾中巍然矗立,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默默诉说着往昔的烽火岁月。与之遥相呼应的,是新建的爱国主义教育公园,孩子们在这里追逐嬉戏,老党员们则坐在石凳上,向好奇的孩童们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党建文化长廊上,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展板,如同一部鲜活的党史教科书,引得晨练的村民们不时驻足凝视。孝心文化长廊里,孝老爱亲的故事以生动的壁画形式呈现,成为婆媳散步时的暖心谈资。

以“党建 +”邻里中心为核心,体育中心与科技馆为两翼的功能布局,让杏川村的文明建设有了坚实载体。作为“两翼”的体育中心和科技馆,为村民的生活注入了活力与智慧。夏日的多功能体育馆里,村民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成为村里孩子们最喜爱的“运动乐园”。“以前小孩总是待在家里玩手机,现在建了这个体育馆,他就比较喜欢来体育馆跟小朋友一起玩了。”一位带着孩子来到体育馆的村民说道;在科技馆内,各式各样的科技展品引得孩子们驻足围观和激烈的讨论,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

产业融合塑形:活力新村展锋芒

作为曾经的惠女水库移民村,杏川村曾因各项条件限制发展缓慢。如今,村里梳理各项资源,蹚出一条特色产业之路。

电商的东风吹进了杏川村的田间地头,兰花、红掌等特色农产品搭乘电商快车,远销各地。鞋面加工、纺织业等乡村工业蓬勃发展。厂房里机器轰鸣,只见许多的工人正在忙碌,不时擦拭着他们额头上勤劳的汗水,“以前要在外地打工,不能经常在家陪伴父母,现在村里面有好工作了,回家陪父母也方便多了。”村民小杜高兴地说道,这些产业不仅吸纳了超200人就业,更让村集体经济收入得到了明显的增长,村民们的钱包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红火。

在马甲中学门口,1400多平方米的文化体育广场创下“一举两得”的设计典范:广场下方10间店面年收入充实了村财“钱袋子”;从前学校周边常常发生电动车挤占道路的情况,现在重新在上方平整空间划定300余个电动车停车位,不仅道路更加宽敞,这些车辆也得到了合理的安放。此外,6万多平方米道路硬化、5000米水渠修缮、3座生活污水池建设等工程,让村庄颜值与功能双提升。

治理创新铸基:从传统村落到文明样板

走进杏川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洁宽敞的道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村规民约红黑榜”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村民的文明言行;“美丽庭院评比”活动让家家户户都行动起来,精心装扮自己的家园;裸房整治攻坚行动更是让60栋裸房旧貌换新颜,穿上了漂亮的“新衣”。“以前散步走到这里总感觉光秃秃的,现在走到这里感觉村里风景都变美了不少。”村里的杜老伯笑着说道。

杏川村同时注重文明风貌的建设。率先成立杏川村红色乡贤参事会,乡贤们带头捐资20万元建设老人活动中心,让老人们有了温馨的活动场所;以新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为抓手,定期开展移风易俗等各类宣传督导活动,塑造文明新风蔚然成风,婚丧嫁娶的铺张浪费现象一去不复返,村规民约获评“市百佳移风易俗村规民约”,成为村民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从革命火种燎原的红色沃土,到文明之花绽放的振兴样板,杏川村用实干诠释着“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的深刻内涵。当清晨的阳光掠过惠女水库的波光,照向科技馆的玻璃幕墙,这座以红为魂的村庄,正用基础设施的“硬实力”与文明乡风的“软滋养”,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杏川答案”——从历史深处走来的红色基因,终将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绽放出永恒的精神之花。(洛江区委文明办 潘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