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漳州
塑造文明新气象,建设人民幸福城

——漳州市持续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wmf.fjsen.com  2025-06-05 来源:漳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兰楚文

田园都市 陈雄 摄

城市文明的征途上,漳州再次迎来万众瞩目的高光时刻。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漳州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会召开。漳州市交出一份亮眼答卷:漳州市再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云霄县、东山县首次上榜“全国文明城市”,新上榜数量居全省前列。与此同时,14个村镇新获评“全国文明村镇”,14个单位新获评“全国文明单位”,2户家庭新获评“全国文明家庭”,3所学校新获评“全国文明校园”,20个文明村镇、29个文明单位、2户文明家庭、3所文明校园通过复评!

这份答卷是漳州市以创建促发展、以文明增福祉,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共进的具象化,更折射出群众对漳州市高质量发展成果的肯定和褒奖。

设施齐全的市民健身公园 蔡鹏程 摄

构建“文明高地” 塑造“幸福样本”

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自2022年以来,中共漳州市委、市政府把文明城市创建纳入为民办实事主要内容,先后建立“书记主任巡街日”“社区楼长制”“公共卫生日”等常态化机制,出台《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若干规定》《城市公共停车管理规定》《漳州古城保护条例》等系列地方性法规,将巩固文明创建成果上升到立法高度。连续三年,把群众关切的文明交通管理、文明养宠、公共文明引导、市场管理提升、环卫保洁等重难点问题,列入市决策督查重点督办事项,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法治化。

漳州市先行先试,创新打造精神文明建设平台,建设260个前端监控,录入124个责任单位130条创建指标,创建36种重点难点问题的数据模型,实现文明创建全过程的数字化、标准化、可视化。同时积极组织材料申报、随手拍、问卷调查等,督促创建工作落实落细。

创新推出文明“随手拍”小程序,人人都可以成为“城市文明观察员”——找问题、提建议,打造“广大市民‘点单’、主管部门‘派单’、责任单位‘接单’、热心群众‘评单’”的四单模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

2023年以来,平台派发处置不文明事件13000余件,平均整改耗时2.5天,整改率100%,有效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市容环境更加优美、公共秩序不断优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干部群众创建共识持续增进。

市区北桥市场以洁净敞亮的购物环境、琳琅满目的新鲜蔬菜,成为备受市民青睐的烟火气“菜篮子” 王怡婧 摄

提升“城市气质” 托举“文明底蕴”

城市之美,贵在精细、功在日常。2023年漳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清单45项,有39项跟文明城市测评标准息息相关,占比86.7%。2024年为民办实事清单38项,有33项跟文明城市测评标准紧密契合,占比86.8%。

清晨五点未至,环卫工人们已踏上一天的辛勤征程,遍布城区的工会驿站为他们带来了热饭暖心、歇脚舒适的温馨环境。截至目前,漳州市已累计建成工会驿站逾400个,惠及户外劳动者5万余人。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口袋公园、智慧停车设施、爱心驿站等方寸之地,承载着市民的“小确幸”,市民仅需步行十分钟便可抵达这些公共空间。漳州市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群众,还公共配套服务于社会,巧妙地利用城市空隙,在居民“家门口”打造集休闲、娱乐、健身和科普于一体的开放空间,提升了城市发展的底蕴。

为补齐城乡设施短板,漳州市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解决停车难、充电难等民生问题。自2022年至今,成功改造老旧小区489个,惠及居民50550户。以创建为抓手谋民生幸福,持续推进美丽乡村“清沟扫地摆整齐、拆旧拓新整漂亮、穿衣戴帽扮靓丽”行动,并针对公共场所、背街小巷等区域进行环境整治。更多人在家门口、于细微处,感受到创建温度。

“身边的榜样 道德的力量”2024年福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漳州交流会在漳州举行

播撒“文明种子”厚植“精神根系”

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漳州市东山县康美镇康美村村民郑明妹,照顾残疾小姑子数十载,用爱书写“姑嫂情”;“中国好人”“第八届福建省道德模范”、漳州市龙海区锦江大桥管理站站长黄建宏,多次挺身勇救轻生者;“感动福建”十大人物、漳州南靖县船场镇村民卢海珍,十四年坚持为特教儿童送出上万份爱心早餐……漳州市积极通过素质培育、教育引导、阵地建设等举措,营造崇德向善氛围。

编印《德耀漳州》一书,收录各级道德模范共计145人(组),历年获评“中国好人”“福建好人”称号的共计240人(组)。深入开展道德典范先进事迹宣讲等活动700余场次,覆盖16个县(区)、开发区(投资区),加强对志愿者、道德模范的礼遇帮扶,同时运用基层巡讲、新闻报道、公益广告和文艺作品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各级典型模范事迹。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漳州市积极创新形式、载体,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网络,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新时代好少年”推选宣传、“百园千校清明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经典诵读”“童声里的中国”少年儿童合唱等活动,推动未成年人教育阵地巩固拓展,关心关爱未成年人氛围日益浓厚。

长泰区外武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免费为群众提供小家电维修服务

聚焦“民生服务” 守住“幸福之本”

漳州市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拓展实践载体、创新实践形式,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各地积极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漳州市1556个村均成立村红白理事会或老人协会等自治组织,深入开展道德评议会活动,并建立“积分银行”、搭建“爱心超市”、量化“实践指标”,运用村规民约等社会内生机制,催生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引导群众由“他律”变“众律”“自律”,描绘出一幅幅美好生活图景。

16个县级文明实践中心、132个乡镇(街道)文明实践所和2103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星罗棋布,实现县、乡、村全覆盖,成为城乡文明的“加油站”。各实践阵地坚持精准服务群众,打造出长泰区外武社区“小爱六项”、龙文区福隆社区“市井气+人情味”等活动品牌。同时,1128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多举措确保“大门常开、活动常新”,不断提升群众对文明创建的支持度、参与度和满意度。

从城市到村镇,从社区到家庭,从单位到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触角不断延伸。漳州市民的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进一步统筹推进,以漳州精神文明的高质量发展,为推动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漳州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