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永春全景。陈志鹏 摄
文明风5月25日讯5月23日,泉州市永春县作为福建省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代表赴京接受表彰。这座连续两届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千年古邑,用七年接续奋斗实现了从“卫生治理”到“文明共生”的精彩蝶变。在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成果基础上,永春以“利民惠民”为创建主线,交出了一份既有温度又有厚度的文明答卷。
永春县城区打造多处城市广场供群众休闲、运动。张文庆 摄
民生提质 用心用情绘就幸福底色
民生所指,就是文明所在。
“这两年,小区变化很大,公共服务越来越完善,我们住着舒心多了。”谈起小区的变化,家住永春县桃城镇新嘉源小区的曾惠婷满脸笑意。
建成于2013年的新嘉源小区,曾因物业缺位,外墙脱落、停车难等问题突出。近两年,在乡镇、社区支持下,小区成立业委会,创新“大物业”联席会机制,通过“政府补贴+居民众筹+公共收益反哺”模式筹资,解决8项民生难题,走出“响应快、党建强、共治暖”的治理新路。如今,小区外墙修缮一新,新增100余个非机动车位,划定消防通道,打造睦邻会客厅,从“问题小区”变身幸福家园。
永春县“一县一溪一特色”休闲公园成为群众日常娱乐好去处
以文明创建为引领,永春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升级。老旧小区改造、道路“白改黑”、城乡污水一体化处理项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民生工程系统实施,两座兼具智能溯源与分区管理的生态智慧农贸市场即将投用,将彻底改变传统市场“脏乱差”面貌。同时,创新网格化常态创城机制,县领导、文明单位下沉社区“把脉问需”,以项目帮扶、服务供给等共建方式,推动社区设施优化、阵地完善与服务升级;持续优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设,在公园、主干道、小区等公共场所拓展设立30个文明实践点(驿站),常态化开展“文化集市进小区”、近邻学堂、长者食堂、非遗下乡等特色活动,延伸文明实践服务触角,显著提升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永春县提线木偶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走进五里古街开展互动表演
文化浸润 古韵新生激发文明活力
厚重的文化底蕴彰显城市文明气质。
每逢周末,五里古街非遗展演、文创市集热闹非凡。永春秉持“修旧如旧”理念,深挖“海丝”“非遗”“侨乡”文化基因,将其打造成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024年接待游客超130万人次。
余光中文学馆架起两岸精神桥梁,国家级非遗永春白鹤拳走向50多个国家,设立100余个分馆,20万人习练。50多处“书香桃源·邻里书屋”、百姓书屋、图书流通点等阅读空间遍布社区、小区,阅读成全民生活方式。“何以永春”非遗展亮相中国美术馆;人民日报专题报道让“永春有点功夫”成为永春文旅新标签,全网流量超2亿次,古老文明焕发新生。
近年来,永春县坚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活化利用”两篇文章,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永春,这座城以自己的名字告诉世界:古老文明不是尘封的历史,只要“活化”,便能“永春”。
永春县举办“崇德向善 好人永春”道德典型宣传巡讲活动
德润人心 凡人善举点亮城市星空
在永春一中校园,林俊德院士的“马兰精神”主题班会成为新生必修课。学习践行林俊德英模精神,已成为永春县各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2025 年全县工作大会上,“永春好人”致敬礼赞仪式作为大会首项议程,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们成为全县最耀眼的明星。目前,永春涌现出全国、省、市道德模范15人,“中国好人”8人,“福建好人”13人,凡人微光汇聚成星河。
“好人品牌”的背后是长效机制的运行。永春县通过出台《永春县帮扶礼遇道德模范实施办法》,每年安排专项帮扶资金,在就业、就医、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礼遇,让“好人有好报”成为社会共识。
永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为群众宣传便民政策
全民共建 侨乡大爱书写文明答卷
在桃溪畔的爱心驿站,环卫工人张阿姨接过志愿者递来的热粥:“每周末的清晨都有免费早餐,这份温暖激励着我们以行动守护这座城市的美好。”
如今的永春,全民从“要我创城”转变为“我要创城”。志愿团队自发设立爱心驿站,开展义诊、义剪、爱心早餐等公益活动;美术协会无偿设计100多幅本土公益广告;青商会组织开展文明交通驾驶比赛,退休教师组成“文明劝导队”,小学生化身“垃圾分类小卫士”,文明成为市民自觉。
以创城为契机,永春文明秩序显著提升。文明餐桌理念融入三餐,车辆礼让行人、非机动车有序停放成常态,景区设文明引导岗倡导绿色出行,“共建共享”新风尚日益浓厚。作为福建省著名侨乡,永春凝聚120多万海外侨胞侨亲力量,近五年募集侨捐1.19亿元,以侨力侨智助力文明创建。
如今,这座千年古邑正以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为新起点,以文明创建为县域高质量发展赋能聚力,在八闽大地上续写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明新篇。(永春县委宣传部 颜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