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泉州 > 惠安县
共建文明家园 共享美好生活——泉州惠安深耕文明城市“新样本”
//wmf.fjsen.com  2025-05-24 林杰 柯碧田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谢添实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也是城市形象、品位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在持续推进城市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泉州惠安县始终秉持“共建共享 惠民惠安”的理念,以德润城,建立常态长效机制,不断推动城市向着更加文明、和谐、美好的方向发展。

惠安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邓文祥 摄

为民惠民,推动城市功能品质升级

市容市貌是城市文明的直观体现。

位于惠安县螺城镇中新社区的石灵街,是去往热闹的市民公园的必经通道,周围商铺林立。以前,这条街深受摊贩占道经营的困扰,一到逢年过节,交通更是拥堵不堪。如今,经过集中整治,街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白天,道路两旁被划分出停车位,车辆停放有序;到了晚上,这里摇身一变成为夜市步行街。通过合理规划摊位的摆放区域,街道不再杂乱无章,同时还保留着浓浓的烟火气。

“将白天的停车需求和晚上的夜市巧妙结合,不仅让市容市貌焕然一新,也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家住中新社区的林女士感触颇深。

惠安县城管局工作人员表示:“市容市貌的改善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一环。我们通过加强管理、优化秩序,目的就是要让市民生活在一个更加舒适、美观的环境里。”

对城市设施进行保养施工。黄国明 摄

同样地,“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打造,也让惠安市民的生活更加便捷。在螺城镇的各个社区周围,超市、药店、菜市场等一应俱全。东南社区居民李女士提到:“以前买菜要跑很远的地方,现在出门步行15分钟就能到螺城中心市场买到新鲜的蔬菜水果,生活方便多了。这让大家真正感受到了城市文明建设带来的实惠。”

石板街怀旧公园、洪厝篮邻里公园、厝斗印象公园、围头池红色公园、禹洲世纪公园……一个个贴近生活的“袋公园”如珍珠般点缀在居民区的各个角落。记者采访中,正在螺城镇登科公园锻炼的退休教师老周高兴地说:“去年刚建的这个小公园让老年人有了专门的锻炼场所,还能在这里和老朋友们聊聊天,让生活更加惬意了。”

改造提升老旧小区201个、农贸市场3个、背街小巷46条,完成42公里道路沥青化,配套新建142座公交亭和48座城区公厕、更换步行道40万平方米、优化路灯景观灯4005盏、建成综合公园和口袋公园30个、新图书馆、博物馆揭开神秘面纱……自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惠安精准落地城市景观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公园广场提升、集贸市场改造、数字城市管理等民生项目,这份成绩单,见证着城市的华丽转身与居民生活的幸福升级。

惠安登科公园一角。邓文祥 摄

以德润城,促使市民文明知行合一

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是城市文明的带动者。近年来,惠安县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至深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道德模范陈欠水30多年如一日,始终奔波在为残困群众服务的路上,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温暖和希望。如今全县有30多所中学加入“陈欠水扶贫助弱”青年志愿服务队,接过陈老的接力棒。媒体采访陈老时,他总是谦逊地说:“只有退休的干部,没有退休的党员。只要群众有需要,我就一直帮下去。”

“中国好人”杨福成20年前为抢救同村一对中毒倒在沼气池里的夫妻,导致自身中毒落下终身残疾。每当旁人提起此事,杨福成说:“当时也没多想,就是一心为了救人。我相信换成其他人也会这么做的。”

新时代好少年们也在城市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第六届惠安县“新时代好少年”张绮窈说道:“我经常参与惠安文化宣传,就是希望让家乡的惠安女服饰、石雕技艺等非遗文化让更多人知道。以后我还会继续带动身边人向好向善,争做好少年。”

福建省道德模范陈欠水(中)与新时代好少年同台对话交流。惠宣 供图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惠安还有众多文明实践志愿者,传递爱与温暖。在关爱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活动中,志愿者贴心陪伴、帮助,让老人不再孤寂,孩子健康成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成为文明亮丽风景。

长期以来,惠安县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通过分类选树典型、大力宣传模范,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崇尚英雄、学习先进、争做模范,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惠安县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积极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事迹,就是要在全县营造一种崇德向善的氛围,让群众在这种氛围中受到熏陶,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截至目前,惠安县先后选树“中国好人”7人、“福建好人”14人,省、市道德模范18人,县级道德模范45人,市、县“新时代好少年”103人。同时,打造建设家风家训馆,以家庭“小气候”温润社会“大生态”。目前,全县共有省级家风家训馆1个,市级家风家训馆3个。

常态长效,实现文明建设工作取信于民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惠安深知制度的重要性,在深化城市文明建设的征途上,不断创新网格化管理机制。构建县、镇、村三级的网格化创建体系,全县划分26个网格,每个网格由相关责任部门负责及文明单位共建。

“将全县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专人负责,做到责任明确、管理精细。网格员通过在网格内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卫生、公共设施损坏等问题。”惠安县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道。

在惠安,积分制管理也成为激发市民参与创建的有效手段。如今,螺阳镇尾透村等42个村被打造成乡村治理积分制试点村,居民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文明行为等方式获得积分,以兑换生活用品或享受公共服务优惠,同时根据积分排名情况评选“先进户”“文明户”。尾透村村民曾女士高兴地说:“这个积分制特别好,可以鼓励大家持续做好事、讲文明,现在我们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都很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进基层巡回宣讲活动。惠宣 供图

同时,惠安县不断健全城市文明建设工作机制,出台《惠安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坚持以常态化为导向、以制度化为保障,探索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常态长效。

惠安县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文明创建工作的连贯性和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信于民,让市民持续感受到创建工作带来的积极变化。

共建共享,惠民惠安。在大力加强城市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享有“全国文明城市”美誉的惠安县坚持把建设文明城市与提升城市品位、增进民生福祉结合起来,如同精雕一座文明城市的“新样本”。当前,文明之花在县城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市民们正共享着文明家园带来的丰硕成果,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东南网记者 林杰 通讯员 柯碧田 )

图为惠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集中开放日活动。惠宣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