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活动现场,讲师与观众互动。(同安区委文明办供图)
文明风5月19日讯 答嘴鼓是闽南人的传统说唱艺术,以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闽南方言与俚俗语对话为主要形式,对白押韵、节奏感强,不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也是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5月15日,厦门同安双溪讲古场里闽韵悠扬,欢声笑语不断。一场融入了答嘴鼓艺术的“理论宣讲非遗课”在此热闹开演。
两位“中央厨房”项目讲师,非遗项目答嘴鼓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林志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杨亚妹以闽南传统曲艺形式答嘴鼓为载体,将理论宣教、两岸亲情故事、传统美德训喻融入诙谐押韵的闽南俚语中,为现场群众端出一道“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的文明实践佳肴。
文化大餐
非遗焕生机
活动开场,林志萍与杨亚妹两位讲古仙搭档演绎答嘴鼓《亲家》。两人以幽默的对话、生动的表情,讲述了一段欢乐故事。从乌龙误会到亲情交融,两位讲师通过闽南话特有的押韵对白,将故事层层推进,现场的听众们笑开了花。
“行着好兄弟,徛着好厝边”“想让食有伸,相抢食无分”“学好三年,学否三日”……林志萍手持数条写着闽南俗语的题板,向在场的老人、孩子们拆解各类闽南俗语内涵,并结合现代生活案例,将孝老爱亲、邻里和睦、诚信友善等传统美德融入乡音俚语中。
这些蕴含生活智慧的俗语,既接地气、又富有哲理,引得观众们点头称是,纷纷表示要从自己做起,做千金难买的好“厝边”。
观众席中的郭女士表示:“现在网络科技发达,大家都在网上接收信息,很少能像现在这样,在线下听老师讲古。用闽南人熟悉的艺术讲道理,孩子们印象深、记得住,特别有意义!”
生动的课程受到居民群众的欢迎。(同安区委文明办供图)
舞动欢乐
民众热情高
在活动的最后,现场画风一转,林志萍点起歌,即兴跳起欢快的舞蹈,并邀请台下孩子们一起共舞,在榕树下舒展身体,点燃活力的同时,用肢体语言传递“幸福生活靠奋斗”的理念,现场气氛热烈,掌声、笑声不断。
在活动结束后,仍有不少观众围住两位讲古仙交流。70岁的曾阿姨拿着记满笔记的小册子主动提问:“林老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给老同学们写了一篇贺词,我想用答嘴鼓的形式读出来,请您帮我改一下这篇贺词的韵脚……”她坦言,从年轻时便喜爱答嘴鼓,如今想用这门技艺为同窗创作节日贺词,“既热闹又有文化味儿!”曾阿姨说。
本次活动突破传统宣讲模式,将理论宣讲与非遗项目相结合,转化为接地气的闽南话本。既有群众基础又有艺术感染力,是“中央厨房”菜单里最受欢迎的“招牌菜”之一。
今后,“中央厨房”项目将继续挖掘闽南传统文化资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理论宣讲走进千家万户。(林晖扬 苏轩 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