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5月16日上午,2025年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正式启动,活动以“分类齐参与 低碳新时尚——鹭岛有‘分’范”为主题,由市市政园林局主办,20余家机关单位和社会团体联动,通过全市参与、全民共享、全龄携手、全情投入的垃圾分类总动员,勾勒出厦门垃圾分类全民自觉深化的新图景。
据悉,“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为每年5月的第四周,是一项全国性主题活动,旨在展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成效,发动全民关注、参与垃圾分类,营造浓厚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氛围。宣传周期间,厦门全市将通过垃圾分类全民线上挑战赛、低碳可持续科普展、垃圾分类进社区科普活动、宣教基地参观体验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活动,持续点燃市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展现厦门生活垃圾分类成果,推动全社会持续践行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成果共享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厦门成绩亮眼
五一广场上,全场观众齐声高喊本次宣传周的主题:“分类齐参与 低碳新时尚——鹭岛有‘分’范!”2025年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昨日拉开序幕。
启动仪式上披露了一组关键数据:厦门生活垃圾清运量增长率从2017年的7%降至如今的1%左右,回收利用率从2017年的25%提升至如今的54%左右,资源化利用率从2017年的44%提升至如今的90%左右。2022年厦门建成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2024年三例全国首宗垃圾分类相关碳减排交易在厦落地,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在住建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中,厦门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列。作为全国垃圾分类标杆城市,厦门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走出了一条具有厦门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市垃圾分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市民的自觉行动,更是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
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厦门构建了从立法保障到科技赋能的全链条管理体系。2016年起,作为全国垃圾分类46个重点城市之一,厦门率先全国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17年,全国首部“全链条管理、全过程控制”的《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出台;2019年底,厦门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截至目前,厦门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均超99%,准确率达85%,形成了“高位推进、系统谋划、法治保障、常态长效、全民动员”的垃圾分类“厦门模式”。
携手参与
社会各界齐倡议 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奶茶袋、旧报纸、塑料袋等物品组合成时尚服饰。启动仪式上,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带来的《低碳随身行》走秀十分抢人眼球。一件名为“塑烬新生”的裙装,由绿色塑料袋制成层叠花朵,白色大塑料袋化作蓬蓬裙摆,搭配毛线“青苔”装饰。设计团队学生代表陈宁介绍,在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同时,这些作品也展现了塑料制品再生利用的另一种可能。
翔安马巷中心小学带来《垃圾分一分》情景阿卡贝拉,青年志愿者改编《分类阵线联盟》街舞,闽南话歌曲《节约尚可贵》用方言唱响“光盘行动”“减少厨余”等理念……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现场市民纷纷拿起手机拍照,沉浸其中。
活动中,学生代表、职工代表、巾帼代表、居民代表齐聚一堂,代表社会各界不同群体,上台发出垃圾分类倡议。福建省三八红旗手范宝琴说:“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垃圾分类的小角落,这个角落整洁了,家就干净了。”她希望广大妇女朋友共同树立绿色低碳新家风,当好家庭垃圾分类的总指挥。
“绿海鸥厦门市中小学生垃圾分类夏令营”的几名往届营员代表也来到现场,分享他们参与垃圾分类的故事。来自湖里实验小学的王紫萱是去年夏令营的营员,参观海沧区再生能源电厂和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让她印象深刻,如今,她更加积极地宣传垃圾分类,还在湖里区垃圾分类宣教基地担任小讲解员。她说:“粽叶属于其他垃圾,现在我能分得清,还能教别人了!”
沉浸体验
创意活动寓教于乐 传递绿色低碳理念
“果皮、尾菜等厨余垃圾还能制作成酵素?”在“变废为宝”低碳市集上,思明区筼筜街道厨余酵素工坊引起不少市民关注,现场展示了酵素和相关衍生产品,志愿者手把手演示制作方法。一旁的咖啡渣盆栽DIY展位上,热心的企业志愿者为市民耐心介绍咖啡渣的利用小妙招。从“废物”到“宝物”的神奇转变,正是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生动体现。
“绿海鸥IP科普展”成为整场活动的“网红打卡点”,吸引大量市民拍照体验。现场进行实物展示和趣味互动,从垃圾分类的常见误区、口诀技巧,到资源循环再生、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倡导,引导市民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目的、意义和全流程知识。
在“爱分才会赢”互动展区,“发电单车”游戏向市民介绍资源转化流程,“垃圾粉碎战”游戏带领市民识别生活中容易混淆的垃圾,“乾坤圈降魔记”游戏则结合热门电影邀请市民化身“哪吒”、降伏“垃圾怪”……此外,环卫主题摄影大赛的部分获奖作品也在现场展示,以光影艺术展现环卫工作成效与城市环境的蜕变。
在风采展示区,厦门市六个区亮出特色,开展沉浸式互动。湖里区展位推出“瓶盖发夹”“水果网套花”等手工体验活动,让市民从生活中不起眼的废弃物入手,学会分类利用。“这是我们宣教基地的趣味互动小游戏,希望更多市民一起体验。”湖里区垃圾分类宣教基地负责人王怡萍介绍,为响应宣传周号召,湖里区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将在本月下旬组织30组家庭开展主题活动,请孩子和家长共同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体验“变废为宝”手工活动等。(厦门文明网 厦门日报记者 柯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