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5月15日讯 周宁县近年来高度重视先进典型挖掘选树工作,通过聚焦基层一线、强化价值引领,打造“选树—培育—传承”全链条,创新构建“三个一”工作模式,挖掘选树一批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先进典型,为县域精神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常住人口14万的山城,先后涌现出“中国好人”叶德奕、“感动福建”十大人物黄振芳、“全国最美家庭” 叶树正等标杆人物,形成“培育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效应,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氛围愈发浓厚。
锚定“一个核心”:精准挖掘典型“闪光点”
周宁县聚焦基层一线,挖掘榜样力量,坚持从群众身边寻找先进典型,注重发现平凡岗位上的不凡事迹。国网供电公司职工叶德奕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30年来,叶德奕在助人为乐的路上坚持“长跑”,作为中国注册志愿者,他长期资助贫困学生、关爱敬老院老人,更在汶川地震救援中挺身而出,用真情抒写着人间大爱,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为放大典型示范效应,周宁县以叶德奕为核心,推动国网供电公司成立“德奕志愿服务队”。该团队以“传承奉献精神、服务社会民生”为宗旨,吸纳职工及社会志愿者超900人,常态化开展电力便民服务、关爱弱势群体等活动,将个人善举转化为群体自觉,形成“选树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局面。
注重从基层一线,发掘“草根榜样”:村民黄振芳扎根七步镇后洋村,坚持种树40年,将荒山变为绿洲,用实际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周宁县积极挖掘选树这一先进典型,将他推荐为“感动福建”十大人物,激励着更多人投身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普通群众叶树正自发成立“银屏峰下周墩人志愿者协会”,多年来不间断开展关爱流浪人员、敬老助老、环境卫生整治、扶贫济困等志愿服务活动上千场次,夫妻和儿子三人均为五星级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 1.2万小时,周宁县将其推荐评选为“全国最美家庭”,让典型从群众中来,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构建“一套机制”:多维培育典型“生命力”
建立“培育—宣传—关爱”全周期管理机制,让先进典型“立得住、传得远”。
周宁县通过系统化培育,将典型选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抓手,建立“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多元化发现机制,联合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开展评审推荐,从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群众口碑等维度严格审核,确保典型“含金量”。
进行立体化宣传,设立“周宁榜样”数据库,通过事迹报告会、短视频展播、文艺作品改编等形式,多角度传播典型故事。以黄振芳植树造林故事为背景,通过与沪闽高校合作,成功创排原创大型话剧《树魂》,先后在第九届福建艺术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一带一路”国家传统表演艺术节顺利演出,并荣获第九届福建艺术节最高奖“优秀剧目奖”。以叶德奕为原型创作的微电影作品《姑丈》,荣获第七届中央企业优秀故事暨首届AIGC创意传播作品发布展示活动二等奖。以黄振芳植树造林故事创排舞台剧“绿色课堂”,以叶德奕为原型创排小品“好人叶德奕”等文艺作品先后在多所学校、多场合演出。同时组织典型人物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开展巡回宣讲40余场,受众超2万人次,推动形成“学榜样、做榜样”的社会共识。
做好常态化关爱,建立先进典型走访慰问制度,为困难典型提供生活帮扶、就业扶持等支持,邀请典型代表参与重大节庆活动、政策研讨,增强其荣誉感和归属感。
打造“一支队伍”:传承弘扬典型“正能量”
建强志愿服务队伍,以先进典型为引领,打造“‘奕’起微‘孝’”“岁月年轮”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推动“榜样力量”转化为“全民行动”。
创新志愿服务载体,以叶德奕为旗帜,周宁县整合各方资源,成立298支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1.8万余名,服务时长超40万小时。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志愿服务网络。
深化价值引领,将典型培育与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结合,开展“身边好人”“最美志愿者”等评选推荐,推动形成“学榜样、做榜样”的社会风尚。通过“选树有高度、培育有力度、传承有温度”的工作模式,让先进典型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字招牌”,为县域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强大合力。(周宁县委文明办 阮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