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在宁波市鄞州区东胜街道徐戎路上,有一家面积约80平方米的车行。每天早上7点半,48岁的店主叶苗胜和妻子张秀丽准时开门,开始一天的忙碌。16年前,夫妻俩怀揣梦想,拿出所有积蓄开了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维修铺,一路打拼,把小店铺发展成了一家以修理为主,兼营电动自行车销售的车行。更令人感动的是,如今这里已不是单纯的修车铺,而是成了附近新就业群体的“解忧修车铺”。(5月14日 宁波日报)
“先骑我的车,别误了订单!”一句简单的承诺,在“解忧修车铺”里日复一日上演。当快递、外卖小哥的电动车在街头突发故障,当订单倒计时的催促声令人焦虑,这家修车铺不仅用扳手和零件修复车辆,更以温暖的行动搭建起信任的桥梁,让奔波在路上的小哥们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在城市的车水马龙间,快递、外卖小哥风驰电掣的身影早已成为现代生活的独特风景。他们穿梭于大街小巷,为人们传递着便利与期待,却鲜少有人关注他们背后的艰辛与疲惫。而“解忧修车铺”的出现,恰似一束穿透阴霾的阳光,在冰冷的钢铁与斑驳的油污间,为这群奔波的小哥们送去了温暖与慰藉,更折射出社会对基层劳动者的人文关怀与善意传递。
修车铺的善意,始于对劳动者困境的敏锐洞察。电动车是小哥赖以谋生的“饭碗”,一次故障可能导致订单延误、收入受损,甚至面临投诉罚款。修车铺老板和志愿者们主动将服务前置,不仅提供快速平价的维修,更在车辆无法立即修好时,毫不犹豫地借出备用车。曾有外卖小哥在暴雨天车辆抛锚,心急如焚之际,修车铺递来的备用车不仅让他保住了当日收入,更让他眼眶湿润:“原来有人在默默为我们兜底。”这种“雪中送炭”的帮扶,直击小哥们的生存痛点,让善意真正落到实处。
这里不仅是修理车间,更是情感的避风港。油污斑驳的工作台旁,小哥们能喝上一杯热茶,与同行聊聊抢单的艰辛、被误解的委屈;修车师傅们一边调试零件,一边用玩笑话驱散焦虑。一位快递小哥分享,他曾因差评情绪低落,修车铺里的一句“谁都有不顺的时候”,让他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这些不经意的关怀,将修车铺变成了城市里的“心灵驿站”,让小哥们在高强度的工作中,找到短暂却珍贵的归属感。
“解忧修车铺”的意义,远不止于帮助个体解决问题,更在于其对社会温度的提升与传递。它向社会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每一位为生活努力打拼的劳动者,都值得被尊重、被关爱。当小哥们在修车铺感受到温暖后,这份善意又会被他们以更热情的服务态度传递给客户,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解忧修车铺”也为社会各界关注基层劳动者群体树立了榜样,激发更多人思考如何用实际行动为劳动者提供支持与帮助。(泉州文明网 汪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