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 厦门
文明出行 你我同行
//wmf.fjsen.com  2025-05-15 来源:厦门文明网 责任编辑:兰楚文

晨光熹微,地铁、公交前蜿蜒着整齐的长队;华灯初上,十字路口礼让行人的车流织就暖色光带。这样的画面不仅是城市文明的展示,更是千年礼仪之邦的当代表达。从马车到汽车,从蒸汽机车到高铁动车,交通工具迭代升级,唯一不变的是中华民族始终将“行”的秩序与“止”的修养刻在文明基因中。

守规则,做文明的“传承者”。殷商甲骨文中,“道”字便以“行”与“首”组合,寓意智慧引领前路。今天的交通法规,恰是千年道路文明的结晶。当我们驾车时保持安全车距,骑行时佩戴头盔,步行时遵守信号灯,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实则是现代规则传承“车同轨、书同文”的古代智慧 。

怀仁心,做文明的“传递者”。孔子周游列国时,遇童子筑“城”于道,选择绕行而非驱赶,彰显仁爱之心。今天的出行场景中,这种“仁者风范”依然熠熠生辉:公交车上悄然起身的让座身影,景区里主动拾起垃圾的稚嫩双手,停车场内留下挪车电话的暖心便签。多地旅游城市推行的“错峰出行指南”,让本地居民主动为游客留出空间,亦是“仁者风范”的另一种解读。

扛担当,做文明的“责任者”。文明出行不仅关于个人的品德修养,更与社会安全息息相关。每一次红灯前的“宁等3分,不争1秒”,每一次斑马线前的轻点刹车礼让,都是对生命的尊重。司机规范使用转向灯、电动车主不侵占盲道、行人过马路走斑马线,看似微小的选择,当千万人都自觉履行,就会凝聚成社会安全的“保护伞”,公共秩序便有了抵御风险的韧性。文明出行培养的不仅是规则意识,更是“他人即自己”的责任共担——守护路上每道身影,便是守护文明社会的未来。

当我们以规则为骨、仁心为魂、责任为魄,重新塑造文明出行,每一次车轮转动都在绘画新的文明城市,每一条道路都在延伸新的礼仪之邦。让我们以文明为舟,以行动为楫,共同驶向广阔天地。(厦门文明网 胡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