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点燃文旅消费热点,同时线上线下出现了大量有关文物古迹的讲解内容。然而,一些“假俗乱”的讲解内容,不仅没有阐释好文化遗产价值,还对大众的是非观、价值观、历史观等造成不良引导,短视频平台更成为此类内容的“重灾区”。
近年来,不仅是参观游览博物馆,到其他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越来越多的游客都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拍照留念,而是更追求一种“深度游”。像游览博物馆,希望能深入了解文物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等等,这都需要专业的讲解服务。如在“博物馆热”之下,一些馆方提供的讲解服务供不应求,或是不够深入细致,也不是“量身定制”,还不能完全满足游客对博物馆“深度游”的需求,这些都给非馆方讲解以生长空间。
但非馆方讲解乱象不少,比如“假俗乱”的讲解较为严重。如宣扬低俗、大谈迷信、夸张媚俗等等。另外,价格、讲解质量也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像一些非馆方讲解员并不具备专业资质,却从业相关工作;有的非馆方讲解或研学机构虚假宣传、货不对板,误导家长、学生及其他参观游客……
种种非馆方讲解乱象的存在,扰乱了观展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还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带坏社会风气。“假俗乱”的讲解就是一大痼疾。如有非馆方讲解员会在解说词中大量引用未经考证的传闻、野史,歪曲史实、戏说历史,有的甚至讲黄段子迎合少数游客的低级趣味等等,馆藏文物成了一些非馆方讲解员戏说历史、误解游客的道具。
“文博热”近年来持续升温,给非馆方讲解以生长空间,但不能任由文博讲解“假俗乱”问题继续下去,要规范非馆方讲解,遏制文博讲解“假俗乱”乱象。“文博热”别被“假俗乱”讲解“添鬼火”。
要叫停“假俗乱”讲解,给“文博热”清场。比如要加强对文博讲解“假俗乱”乱象的整治力度,抬高文博讲解的相应门槛,电商平台对活跃于平台的文博讲解要加强管理,馆方也有责任规范馆内讲解活动。此前中国国家博物馆就要求,未经馆方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确因工作需要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的单位,须提前5日提出申请,进行相应报备。故宫博物院引进了第三方社会力量,从讲解资质认定与管理上对非馆方讲解进行监管……馆方通过对入馆的非馆方讲解进行管理,也能有效防范非馆方讲解乱象给观展秩序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好保障广大游客的旅游体验,保护博物馆脆弱而珍贵的文化遗产。社会讲解不能成“大雅之堂”的入侵者,而应该是守护者。要让非馆方讲解、社会讲解为“文博热”锦上添花,而不能让“假俗乱”讲解给“文博热”浇冷水和添乱。
还不能忽视游客对于文化深度游的消费升级需求,要填补“讲解空白”,提高博物馆展览服务水平,做好“官方讲解”的工作,更好满足游客的讲解需求。比如博物馆要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提供更多、更优、更专业的“官方讲解”服务等,提升文博讲解水平,进一步挤压文博讲解“假俗乱”乱象的滋生空间。(漳州文明网 闽南日报 戴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