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 福州 > 晋安区
让传统文化在未成年人手中“活”起来
//wmf.fjsen.com  2025-05-11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兰楚文

近日,在三元区徐碧街道六路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手工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三明学院的志愿者们与社区孩子们一起,在油纸伞上绘制创意图案,通过沉浸式手作体验,将“非遗活化”与文明实践活动完美结合,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5月8日 文明风)

三明学院的志愿者们与社区孩子们通过沉浸式手作体验,实现了“非遗活化”与文明实践活动的完美结合,让传统文化在未成年人的手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非遗活化”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重要途径。非遗,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智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非遗项目面临着传承的困境。而在六路社区的这些活动中,孩子们亲自动手,将抽象的非遗转化为具体的作品,使非遗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文化符号,而是变成了可感、可知、可参与的生活体验。这种活化方式,让非遗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了新的生存土壤,也为其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将传统文化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是社区文明实践的重要目标。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孩子们往往更容易接触到流行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相对较少。而六路社区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正如家住城投广场小区的王阿姨所说:“这些学生们带来的多样传统文化活动,让小区里的孩子感受到了优秀传统艺术的魅力,也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孩子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在内心深处种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这种根植童心的教育方式,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果,能够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丰富的社会实践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有力保障。社会实践活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自2023年起,六路社区与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展开校地共建合作,一批热情的青年学生志愿者投身其中。他们开展的主题宣讲、手工体验等活动丰富多样,从讲解节气时令知识,到传承扎染、拓印等非遗技艺,再到制作皮影戏等传统戏剧文化手工项目,无不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优秀传统艺术的魅力。社区通过打造“家门口的课堂”,不仅为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助力孩子成长,还实现了社区教育与高校实践的深度融合。高校志愿者的参与,为社区活动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同时也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手中“活”起来,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三元区徐碧街道六路社区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通过“非遗活化”、根植童心和社会实践,我们能够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孩子们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若是更多的社区和学校借鉴这种模式,必定有更多传统文化在广大未成年人手中“活”起来、“火”起来。(晋安区委文明办 张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