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高价彩礼现象本质上是传统婚俗被“唯金钱论”异化的产物,其背后折射出物质主义对情感伦理的侵蚀,更揭示了公共治理在文化引导中的不足。抵制高价彩礼亟需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治理框架,从转变思想到制度规范,再到实践创新,推动婚姻价值回归本真,重塑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
高价彩礼之所以盛行,源于部分人思想走偏,将“婚姻礼俗”异化为“金钱交易”。这种将彩礼金额等同于婚姻质量,将物质保障等同于情感承诺的错误思想,不仅扭曲了“相知相爱”的情感内核,更违背了“共担风雨”的婚姻初衷。婚姻的本质应是情感契约而非物质交易。应该要从思想层面扭转错误的婚恋观,例如积极通过媒体宣传、公益讲座、选树典型等方式,倡树文明健康的婚俗风尚,充分强调婚姻的情感属性,剥离附加其上的物质化标签,使婚姻逃脱金钱的牢笼,寻回感情的真谛。
制度法规的刚性约束与基层治理的柔性引导相结合,是遏制高价彩礼的关键。在制度法规层面,需要借助法律保护婚姻自由与个人财产,通过司法解释界定合理彩礼与变相索取财物的差异,对以彩礼名义变相索取财物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在基层治理层面,应该强化民主协商机制,将喜事新办、低彩礼或零彩礼等倡议纳入村规民约,充分凝聚文明共识。同时要积极发挥道德评议机制,对过度索要彩礼的行为进行柔性规劝。通过“法理+情理”“刚性+柔性”的双轨制治理,激活基层自治的活力,倡导新时代文明婚俗。
移风易俗不能仅仅停留在对陈规旧俗的批判否定,更要通过实践创新探索出值得推广的时代答案。无论是早期较为流行的旅行结婚,还是时下颇为新潮的“三无婚礼”,抑或是集体婚礼、田间婚礼等新做法新范式,都不约而同地摈弃了浮夸的排场,转而投向简约适度的怀抱,走在了婚礼重“心”不重“形”的正确道路上。政府部门要继续发挥推手作用,通过案例分析、选树典型、建立激励机制等手段,倡导推广文明婚俗理念和做法。必要时可以通过典型事迹播报、先进人物专访等精神表彰方式,强化新婚俗理念践行者们的社会认同感,激励更多人响应喜事新办的文明号召。
抵制高价彩礼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持久战,需要思想启迪、制度约束与实践创新的协同推进。唯有重新激活婚姻的情感内核,实现婚恋从“重物质”到“重精神”的价值转换,才能推动社会文明向更高维度演进。这既是破解当前婚俗乱象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现代文明社会的深层要求。(涵江区委文明办 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