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征程中,上杭县以“大爱龙岩·爱满杭川”县域品牌为引领,立足杭川地域特色,聚焦群众需求,创新实施“三大特色工程”,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辨识度的精神文明建设品牌,让文明新风浸润杭川大地。
品牌赋能工程:打造“可触摸”的文明符号
在品牌塑造上,上杭县创新推出融合客家文化、红色元素与现代文明理念的卡通IP形象“杭杭”“川川”,并以此为核心,设计出一系列深受各年龄段群众喜爱的表情包、短视频、公益广告等文创产品及衍生品。通过“IP+文明标语”“IP+文明实践服务”等新颖形式,上杭县将抽象的文明理念转化为生动的文化符号,成功塑造具有上杭特色的文明城市IP形象,“杭杭”“川川”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新文化标识。
在榜样力量的挖掘与传播方面,上杭县构建起“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三级典型培育体系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1人,福建省道德模范3人,龙岩市道德模范14人;“中国好人”4人,“福建好人”38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1人,福建省“新时代好少年”3人,龙岩市“新时代好少年”21人。
同时,为讲好上杭好人故事,上杭线上线下齐发力,一方面在“文明上杭”微信公众号开设“身边的感动”“一群人温暖一座城”等专题专栏,一方面打造“好人街”“好人长廊”等线下阵地、在上杭县崇德馆设立杭川模范榜。并举办龙岩市道德典型“岩讲家”百场宣讲活动启动仪式,组织温金娥、廖发平等先进典型深入基层开展各类宣讲活动,全方位营造爱满杭川、崇德向善的浓厚社会氛围。
精准服务工程:构建“有温度”的文明实践圈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上杭县开展“点单式”文明实践服务,精准聚焦“一老一小、一病一残、一弱一困”等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需求。通过整合优质资源,策划“一月一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百千万”文明实践服务3100余场次。以“项目带动”为引领,培育200余个暖心惠民主题实践项目,其中9个项目荣获中央、省级志愿服务项目竞赛不同奖项。
针对“一老一小”群体,上杭县推出特色项目温暖民心。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组建由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社工等55名志愿者构成的“舒心”心理健康辅导志愿服务队,深入学校、家庭、社区开展“守护希望・点亮心窗”活动。近年来,共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400余场,受益人数达1万余人次。2021年该项目获评福建省志愿服务项目铜奖。
乡村学校少年宫课堂坚持“一宫一品”,全县26所乡村少年宫结合本地特色,开设剪纸、衍纸、树叶吹奏、花样跳绳、提线木偶等147个特色课程,年均开展活动800余场,惠及1.8万人次,部分成果更是获得媒体广泛报道,相关团队在竞赛中屡获佳绩。
城乡融合工程:绘就“有色彩”的文明画卷
上杭县始终将群众“急难愁盼”放在首位,将每年新增财力的85%以上投入民生领域,实施“文明城市微改造”工程,在背街小巷建设“口袋公园”“共享书吧”“爱心驿站”,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生活圈”。同时,联合县红十字会设立公益日,开通募捐平台,在2024年“1226公益日”募捐活动中,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及社会爱心人士积极捐款,累计筹得善款32万余元。
在文明实践服务模式探索上,上杭县构建阵地、社会、活动“三融”模式,创新打造集思想引领、道德教育、文化传承、志愿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点。整合周边志愿服务资源,吸引县红十字博爱驿站、县义工协会等11个社会民间组织进驻,成立23支志愿服务队伍,吸纳2095名志愿者,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瓦子街特色、2个文明实践广场和11个文明实践基地。有效推动社会资源、文化资源和志愿服务资源流动互通,建设共建共享、互助互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新网络。
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上杭县通过“品牌化引领、项目化推进、本土化创新”,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于2020年成功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未来,上杭将继续以“大爱”为笔、以“文明”为墨,书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杭川答卷。(中共上杭县委宣传部 上杭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