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消息:2025年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将指导各地举办不少于300期乡土文化能人培训班,培育不少于15000名乡土文化带头人,加快乡村文化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新华网)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是连接着乡村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然而,当前乡村文化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人才短缺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今年,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将指导各地举办不少于300期乡土文化能人培训班,培育不少于15000名乡土文化带头人。这一举措,为乡村文化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希望。
立足乡村文化资源禀赋,为人才培养拓宽视野。比如贵州紧密围绕“村BA”“村超”“村歌”等极具特色的“村字号”品牌活动展开培训,通过理论授课、现场教学、分组研讨等多种形式,系统地提升了学员们在活动策划、宣传推广及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让学员直观地了解到这些活动背后的组织策划、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这种实地学习的方式,更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掌握乡村文化活动的举办技巧。这种培训对于推动农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文化特色名片,既能拓宽了学员们的视野,又能为乡村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加快乡村文化振兴人才队伍建设,需要长效机制。要让乡村文化人才在乡村拔节抽穗,不仅仅是举办培训班这么简单,还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加大对乡村文化人才的扶持力度,提高他们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尤其是对来自乡村文化的一线,对乡村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的人员,更利用他们在乡村能够安心工作、发挥才能。同时,要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文化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此外,还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
乡村文化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政策,为乡村文化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这些政策应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住房保障等方面,以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投身于乡村文化建设。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比如企业可以通过赞助、合作等方式支持乡村文化项目的开展,提供志愿服务和项目支持;媒体则可以通过宣传报道,提高公众对乡村文化的关注度和支持度。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乡村文化振兴也需要具备国际视野,乡村文化人才不仅要了解本土文化,还要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能够将乡村文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加快培育“村字号”文化人才,有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有广大乡村文化人才的积极参与,定会激励乡土文化能人更好成为乡村文化的传播者、创造者和守护者,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让乡村的明天更加美好。(晋安区委文明办 张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