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步进三明市青少年宫前的口袋公园,氤氲着“多巴胺色彩”的开敞空间里,小朋友们在滑梯、沙坑间嬉戏,市民们也舒展着筋骨,畅享公园带给人们的好心情。
傍晚时分,青少年宫前面的口袋公园充满欢声笑语。刘惠萍 摄
昔日的闲置地块,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周边居民的热门“打卡点”,得到了许多群众的点赞。这一转变要追溯到2019年,三明市政府启动口袋公园建设,由市城管局组织实施,至2024年底,三明全市共建成155个,其中三明中心城区45个。
其间,2023年5月,三明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针对南方山地河谷地形,创造性地提出了“城边山水+城区雨水+滨江洪水”海绵三水调节带,让城市更有韧性,做到“吐纳自如”。以此为契机,三明同步开启口袋公园“海绵化”升级之路,在充分展现城市方寸之美、满足群众休闲健身的同时,实现对雨水的充分吸收、积蓄和利用。目前,首个海绵口袋公园已经建成,预计本月底对外开放。
首个海绵口袋公园本月底对外开放
什么是口袋公园?即是通过借地绿化、见缝插绿、破硬复绿、拆墙建绿等方式把小空间建设成口袋公园,补齐老城区、人口高密度区域等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不足、分布不均衡的短板问题。海绵口袋公园则是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的口袋公园,通过特定的海绵设施,增强城市的地表水吸纳、蓄渗和释缓能力,从而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春季暖阳,三明沙县城东片区正悄然上演一场绿色蝶变——4月22日,在沙县金沙中路南侧明湖公园(海绵口袋公园)项目现场,工人正在进行绿化种植和最后的收尾工作。沙县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负责人胡可国告诉记者,目前项目基本的建设已经完工,把建筑垃圾清理后,便可对外开放。
这是沙县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也是三明市2025年为民办实事的组成部分。
该项目有何特殊之处?“其实明湖不是湖!”胡可国向记者介绍,在明湖项目建设前,这里曾是一片垃圾堆积的荒芜之地。“由于周边建设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及白色垃圾堆积于此,逐渐形成了‘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久而久之地下水渗出及周边雨水汇聚在中央形成了湖体。”胡可国补充道。
家住周边的市民小许告诉记者,每到雨季,周边道路、学校、居住区以及工地雨水都会集中流入明湖,造成雨后水体浑浊。另外,若遇到暴雨,雨水还会混合污水脏物漫流到周边道路,非常危险。
建成后的明湖公园(海绵口袋公园)。林明星 摄
在明湖公园建设现场,胡可国指着距离不到50米的学校说,“那就是沙县一中,旁边还有两所学校。项目建成后,解决脏乱差问题的同时,可为周边的学生提供‘20分钟公园效应’,缓解学业压力。”
此外,如今的明湖公园还可将周边区域的部分雨水径流通过排水管引入,对雨水径流进行滞蓄、下渗及净化,从源头进行减排,削减洪峰流量,缓解市政雨水管网的排水压力,起到了雨季解决内涝的作用。
“项目建成后,明湖公园就像一块海绵,吸收周边地块的雨水,经过层层渗透过滤后将其储存锁定在明湖这块‘大海绵’的内部。”明湖公园项目现场负责人进一步告诉记者,新铺设的透水地砖、雨污分流管网让路面不再积水,另外生物滞留池、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也发挥着不同的蓄水功能。
年内将建成11个“海绵型+N”口袋公园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海绵城市的设计不仅体现在城市公园里,也融入了市民的“家门口”。
列西禁毒公园的海绵化改造是个很有说服力的示范点。
“在街巷狭窄的古城和繁华的商业街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寻找可供绿化的空间很不容易。”三明市城市管理局海绵中心负责人范龙顺说,“我们将目光投向建筑密集区,硬是从寸土寸金的城市中拆出了上万平方米地块用于海绵公园建设。”
“在改造中是否可以增设公厕?另外再增设一些老年休憩设施呢?”今年3月,在列西街道龙岗社区居民夜谈会上,居民代表们纷纷献策,与相关部门共话禁毒主题海绵口袋公园新面貌。
禁毒公园的效果图。三明市城管局供图
据了解,该项目属于公园绿地改造项目,针对小区内涝积水、设施老化、绿化档次偏低等痛点顽疾,此次改造拟将破损地面改造为透水性路面,结合海绵设施及科普,重塑园林景观效果。
“我们将通过改善公园生态系统,增强雨水收集利用能力,将禁毒公园改造成集海绵、禁毒、健身、科普娱乐性质的生态型口袋公园,为周边群众提供更加舒适的休闲空间。”范龙顺介绍说。
将文化融入,也将文化“搬入”。据介绍,三明各海绵口袋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将深度融入身边好人好事、非遗展示、沪明历史渊源,并把自然科普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功能加入海绵口袋公园建设。范龙顺向记者透露,2025年内,三明计划打造出11个“海绵型+N种功能”的口袋公园。
一个个项目正在建成投用、一个个示范片区逐渐扩大,海绵城市从理念落为实景,变成市民可观可感、触手可及的幸福。展望未来,除了河湖湿地、滞蓄带等“大海绵”,散落在市区各角落的口袋公园也将发挥着“小海绵”的作用。(东南网记者 刘惠萍 通讯员 薛辰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