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五一”假期将至,许多人正在规划着假期出游,有着丰厚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成为了热门目的地。八闽福地,四海传福。风景秀丽、文化深厚的福建截至目前已有泉州、福州、漳州、长汀、莆田5座城市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些沉淀着千年文明密码的古城,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保护文化遗产,擦亮古城底色。在各地的古城中,文物古迹、古建筑群、历史文化等资源波澜壮阔,做好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各地古街区修缮的过程中,要做好古街与住户、商户、市民的多向奔赴,在“修旧如旧”的保护修缮前提下,既保留原汁原味的传统建筑元素,又能让古城“外旧内新”,提升配套基础设施,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基本需求,让千年记忆接续发展。同时,坚持保护性开采文物古迹,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从中了解古代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历史信息等内容,并将其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有力支撑。
传承传统民俗,点亮时代风采。从福州“三把刀”到莆田“闹元宵”再到泉州“簪花”等等,古往今来,无论是丰富多样的建筑、服饰、饮食风俗,还是生动活泼的崇福、祈福、祝福民俗,或是乐善好施、福泽同胞、回报桑梓等传统习俗,福建人民以各种形式传承和演绎着民俗文化。在新时代,我们更要注重民俗工艺“传帮带”,通过打造非遗课程、开展民俗活动、“严选”工艺传承人等各种形式,激发新生代热爱并传承优秀民俗文化的热情,让优秀民俗文化无处不在,生生不息。
融入现代特色,推进多元融合。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有机融合。可以利用古城开设非遗演出、民俗活动、群众文艺汇演等,将其发展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百姓舞台,实现传统生活方式、生活场景的现代演绎。同时,学校、机关单位、企业也可以将校本学习课程、特色研学活动、主题党日活动、文明实践活动等融入古城文化元素,与古城研学中心、教育实训基地、文创体验平台等开展“沉浸式”体验活动,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融合发展。同时,抓住纪录片拍摄、短视频宣传、推文选送等各种机会,以实物、视频、文章等方式进行非遗展示,按照“文化+旅游+传承”定位顺势导入非遗、文创、研学、演艺等新业态,在传承中坚守本心,在创新中焕发新生。
巍巍古城,讲述悠悠历史;传承创新,赓续文化根脉。推动保护与创新并重,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让历史文化名城持续擦亮底色、散发魅力。(涵江区委文明办 张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