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南平 > 延平区
延平:移风易俗“四维发力” 文明新风拂面吹来
//wmf.fjsen.com  2025-04-25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兰楚文

文明风4月24日讯 移风易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延平区以村规民约为基石,以家风家训为支撑,以先模带动为助力,以宣传引导为驱动,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处处劲吹着美丽乡村的文明新风,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筑牢根基 发挥村规民约作用

全面修订村规民约,引导全区245个村积极讨论陈规陋习的弊端,了解移风易俗的8重要意义,将反对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红白喜事、厚葬薄养等作为重要内容写入村规民约,通过村民共同约定、共同遵守、相互约束,提升乡村移风易俗效果,其中王台溪后村、大横埂埕村、炉下斜溪村获评市级优秀村规民约。此外,村规民约还规定由执约队对村民遵守村规民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情况在红黑榜公示,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自觉做到不盲目攀比、不跟风大操大办。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的文明新风在延平蔚然成风。光明日报以《喜事新办 为爱减负》为题,对延平区专项治理农村高额彩礼工作亮点作了深度报道。

以文化人 传承活化家训资源

家训作为传承千年的道德遗产,既是家族精神的凝结,也是革新社会风气的有效载体。延平区创新传承路径,通过复原敬师古礼、《朱子家训》诵读等形式,大力推进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实践活动,引导群众从先贤事迹和家训语录中汲取精神养分。依托家风家训场馆建设,常态化开展家规故事会、移风易俗主题讲座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沉睡的家谱家训"活"起来,将家风传承与移风易俗紧密结合。在延平区峡阳镇,年满16周岁的应氏后人会在长辈的带领下,到应氏状元祠举行成人礼仪式,聆听应氏长辈讲解族规家训及传统礼仪。在巨口乡岭根村的清代才子黄彤云家风家训馆,志愿者向前来研学的师生讲解黄彤云撰修的《黄氏族谱》中孝友、教子孙、睦族、务学、力农、谨祀事、妇道、母仪等家风故事。

典型引领 激发文明向上力量

今年4月起,延平区委文明办联合区委组织部、总工会、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开展深学谷文昌、廖俊波先进事迹先模人物巡回宣讲活动,组织廖俊波式好干部、劳动模范、道德模范、优秀退役军人等先进典型,深入辖区机关、乡镇、村居、校园、企业、军营及工会驿站等阵地,通过事迹分享、现场互动等形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享了各自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初心、担当作为、奋发向上、善行义举、奉献无悔的故事。巡回宣讲期间,各先模人物还录制移风易俗宣传短视频,以榜样力量破除陈规陋习,引导群众践行文明新风尚,深化“以模范带群众”的文明实践效应。

主动作为 打造立体宣传矩阵

延平区制定下发《关于推进延平区乡村振兴“乡风美”工作的方案》《关于推动殡葬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工作方案》《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等宣传引导文件,纵向上通过“延平文明之风”公众号、农村村村通广播、短视频平台开展广泛宣传,横向上在殡仪馆、公墓、丧葬用品店等重点点位刊发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公益广告和主题海报740余处,通过情景对比、图文说明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阐释移风易俗核心要义,有效破除盲目攀比、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结合“我们的节日”等重要节点开展移风易俗主题理论宣讲83场,清明期间累计组织志愿者455人次,对祭扫群众进行文明引导,为传统节日增添一抹清新与和谐。

下阶段,延平区将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常态化建设,重点引导群众在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方面,进一步破除陈规陋习。同时,结合基层实际强化移风易俗倡议宣传,通过更多的典型案例引导和正向激励举措,切实减轻群众人情负担,让文明新风浸润城乡的每个角落,为打造闽江之珠门户城市注入更坚实的精神力量。(延平区委文明办 谢政民 叶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