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4月24日讯 晋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立足“晋江经验”发祥地优势,围绕“谁来讲”、“在哪讲”、“怎么讲”,组建分层次的理论宣讲队伍,搭建多维度的理论宣讲平台,创新多元化的理论宣讲形式,探索实践“335”宣讲工作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聚焦“谁来讲”,组建3类宣讲队伍
以晋江市委党校讲师为主体,充分挖掘机关事业单位政治素质强和理论水平高的领导干部、社科工作者、文艺骨干、道德模范等,形成高标准、多层次、宽领域的宣讲梯次队伍,解决“谁来讲”的问题。
领导干部引领讲,组建市委宣讲团,市领导、部门领导带头领学、带头宣讲,结合“领导干部上党课”、模范机关“一堂好课”等活动,深入基层开展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扎根基层、深入民心。业务骨干分众讲,以市委党校宣讲骨干、新时代宣讲师、讲解员等为主,吸纳培育涵盖科技文化、金融法律、健康卫生等行业“能人志士”,成立“圆梦中国”、“亲清护企”法治宣讲、“爱心城市”等宣讲团,持续开展宣讲志愿服务活动。基层群众自己讲,以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群众代表为主,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讲师团230支宣讲小分队,发挥他们既懂“乡理”知“乡意”又会“乡音”有“乡情”的优势,把党的创新理论讲生动、讲形象,让群众爱听、想听。
聚焦“在哪讲”,打造3大宣讲阵地
晋江市依托实践中心(所、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足迹展示点等各类阵地,打造党的理论的传播阵地、新政策的解读课堂、新热点的云宣讲站,解决“在哪讲”的问题。
巩固传统阵地,将实践中心设在市文化中心,串联周边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晋江经验馆、戏剧中心等重要场馆,打造15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圈。将建设文明实践示范站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兑现750万元扶持资金用于37个示范所站建设。整合国企民企、侨资侨力、旅游景点等现有资源,挖掘培育109个文明实践点。建设特色阵地,打造11个“沿着总书记的泉州晋江足迹”现场展示点,纳入文明实践大宣讲矩阵,让群众在实境体验中感受思想伟力。以晋江经验馆、五店市传统街区等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基地等为载体,开设家风家训馆、讲习所、“榕树下”讲堂、“巴厝红”大舞台等特色宣讲阵地,让党的理论宣讲落地生根、更接地气。构建“文明+”网络矩阵,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理论宣讲,以“文明晋江”微信公众号、晋江文明网为主阵地,联动各镇(街道)、市直部门微信公众号、网站,构建“2+N”网络文明矩阵,让“云上”宣讲有声有色。“文明晋江”微信公众号获全国100个“文明+”矩阵新媒体典型案例。晋江市检察院“唐生学法”普法专栏系列作品获中央网信办、最高检关注转发。
聚焦“怎么讲”,采用5种宣讲方式
晋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采取分众化、对象化、文艺化、精准化、互动化宣讲,解决“怎么讲”的问题。
分众化宣讲,采取讲座、学习交流会、观看专题片等形式,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修养、理论水平和执行能力。采取“邻里讲习堂”、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形式,推动党的理论宣讲进企业、农村、社区、学校、世遗点等。“文艺+”宣讲,推出快板《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心中》、《“晋江经验”谱华章》和高甲小戏《骑驴学交规》、小品《守约无陋习 风清气自来》等一批文艺小品。发挥“大美晋江”文化志愿服务队和文艺宣讲轻骑兵力量,灵活运用“文艺+”“微宣讲+志愿服务”等形式,有机融合各类文化文艺活动,让宣讲活动更加引人入胜。微视频宣讲,推出“讲习之声”融媒节目,通过访谈形式,向听众讲解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出5期相关领域代表人物宣讲微视频和《新质生产力的晋江探索》系列宣传微视频,依托融媒广泛传播。基层宣讲视频《我眼中的“晋江经验”》获2022年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优秀短视频。“喇叭播”宣讲,借助农村喇叭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推出“我们的乡里”村村通广播,采用普通话、闽南语“双语”宣讲方式,在合适时段定期播放,真正做到“进村入户”。“循足迹”宣讲,打造“行走的党课—追寻总书记的晋江足迹”特色现场教学品牌,规划4条精品微课线路,开发14堂“微党课”,推出系列“晋江经验”特色课程,策划举办宣讲活动500多场。组建足迹点位专业讲解团队,举办足迹点讲解员培训班,在展示点开展“主题教育进车间”,全市党员干部赴各足迹点参观学习培训超620批次。(晋江市委文明办 苏桂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