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近年来,宁德古田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让文明之花绽放在古田的每一个角落。
古田翠屏湖。张剑辉 摄
1958年,古田县凤埔乡苏墩村为支持国家建设古田溪水电站而实施整村搬迁,形成库区移民村。为了解开村民故土难离的心结,村党支部推行清晨巡村入户、晚间聚民议事的群众工作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晨巡晚议”制度历久弥新,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是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古田县深化拓展“晨巡晚议”制度内涵外延,以常态长效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促发展,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在“巡”与“议”中察民情解民忧
每天早饭过后,苏墩村党支部书记周开灼习惯性四处走一走、巡一巡,与乡亲们拉拉家常、问问近况、讲讲政策。到了夜晚时分,党员干部群众围坐在移民文化公园长廊,聊一聊村事、议一议村务。
“当年,村民背井离乡,难免失落不安。为此,老书记周开华带头开展‘晨巡晚议’,群众渐渐对党组织多了信任,对移民政策多了理解,终于安下心来重建家园。”周开灼说,村两委干部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晨巡晚议”制度的传承从未中断。
凤埔乡“晨巡晚议”乡村治理服务中心。
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去年以来,凤埔乡成立深化提升“晨巡晚议”工作专班,研究制定《深化提升“晨巡晚议”制度全面加强党群干群关系的实施意见》《凤埔乡深化提升“晨巡晚议”制度的实施方案》,让这一好制度、好传统在传承中继续创新发展。
按照村庄大小和人口数量,凤埔乡把各村划分为一类村、二类村,践行一个议事点、一个议事团、一个公告栏、一张值班表、一本记录本的“五个一”要求,落实“晨巡晚议”制度。乡级层面,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定期巡村,指导解决村一级难以解决的事项,并参与“晚议”,共谋村庄发展规划。
近段时间,凤埔乡结合开展“有事找党员”活动,推动一件件民生实事在“晨巡晚议”中接连落地:针对凤冲自然村村民反映的自来水管理问题给出具体的管理提升方案;协调解决朱墩村村民反映的自然村村道损坏问题;将官亭村公厕建设纳入乡民生项目计划……
“小巷管家”队伍巧解社区治理难题
文兴社区党员、网格员到居民家中议事。
城东街道文兴社区是1958年库区搬迁形成的老旧移民社区,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的连体大栋房屋,加之人口老龄化、公共配套破旧,基层治理面临许多难点。近年来,文兴社区在干部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建强“小巷管家”队伍,让“陌邻”变“睦邻”。
“最近天气多变,要注意用火用电安全。”在文兴社区,每天都能见到身穿红马甲的“小巷管家”穿行在大街小巷,向群众问需求、讲政策、解疑惑。由于“小巷管家”常年和居民打交道,街坊邻里信任他们,有事也都爱找他们。
“小巷管家”名为“管家”,实则是收集社情民意的“信息员”、邻里守望的“巡防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平安法治的“宣传员”。文兴社区党总支书记曾丽芳说:“社区事务纷繁复杂,要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群众力量不可或缺。”
“小巷管家”走访社区居民。
年过九旬的林秀华是一位热心社区事务的“小巷管家”。作为一名法院退休干部,她把丰富的民事调解工作经验运用到邻里矛盾纠纷调处中,是社区居民心目中真正的“金牌调解员”。身体颇为硬朗的林秀华如今仍积极参与政策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休不褪色”的奉献精神。
“小巷管家”在协助社区、服务居民的过程中始终不计报酬,为社区治理作出贡献。为增强“小巷管家”的积极性和荣誉感,文兴社区向“小巷管家”颁发了荣誉证书,联合共建单位创建“小巷管家信用积分银行”,让“小巷管家”以服务换积分、积分兑奖励。
持续把社区居民的“急难愁盼”转化为看得见的“幸福增量”,“小巷管家”是“晨巡晚议”在城市治理中的创造性转化,也是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生动注脚。
志愿服务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动能”
青云社区“一周一义诊”活动现场。
4月15日,星期二,城西街道青云社区第三党支部网格驿站热闹不已,在这里定期举行的“一周一义诊”活动吸引许多居民参与。去年,义诊活动惠及群众2000余人次。
青云社区地处古田旧城区,街巷交错、商贸繁华、情况复杂。近年来,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青云社区党总支深化“网格+五个邻里”社区治理模式,建强四个各具特色的党支部网格驿站,充分发挥党员志愿服务队作用,有力促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青云社区第一党支部网格驿站精心打造“邻里学堂”公益项目,为辖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及困难家庭子女开设特色课程。在志愿者全程陪护下,孩子们阅读练字、课业辅导,充实了寒暑假时光,切实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针对“银发族”,第二党支部网格驿站推出“一月一义剪”公益活动,为老年居民提供免费理发服务。同时,联合爱心单位在古田城区唯一的社区孝老食堂开展常态化助老活动,用暖心服务托起幸福“夕阳红”。
第四党支部网格驿站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妇女之家等宣传阵地,凝聚志愿服务队伍力量,宣传宣讲党的理论政策、家庭家风家教、平安建设知识等,让文明新风吹进家家户户。
每一个红色驿站都是一面鲜红的党旗,每一个网格都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青云社区党总支书记林丹丹表示,通过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沉到网格中、服务送到家门口,不仅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也让邻里关系更加融洽。
“园区枫桥”护航企业发展
大甲工业集中区位于古田县东部,毗邻宁德市中心城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充足的土地资源、完善的配套设施,该园区已入驻企业46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3家,不乏承接宁德市四大主导产业的大项目、好项目。
近年来,随着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大甲镇党委、政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企业、项目需求为导向,将矛盾纠纷调处、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服务前移,积极推进“园区枫桥”试点工作。
针对园区员工数量不断增加、矛盾纠纷呈现多元化的实际情况,大甲镇在全县首创工业园区矛盾化解联动机制,成立“园区枫桥”多元调处中心,联合法院、司法、公安、环保、市场监管、工会等单位力量,发挥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作用,形成“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处置”的工作模式。
大甲镇“园区枫桥”多元调处中心设有“矛盾纠纷受理调处”窗口,提供从咨询到调解的全流程服务,实现“小事不出厂、大事不出园区、矛盾不上交”。2024年,共调解劳资纠纷61起、工伤事件10起,为职工追回欠薪、工伤赔偿等共计854.9万元。
大甲工业园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现场。
为进一步打通政企联动机制,镇直机关党支部、园区非公企业党支部、相关村党支部等多个党组织组成大甲工业园区党建联合体,通过党员联育、发展联动、治安联管等工作模式,推动党建与发展互促互赢。园区内企业党支部、村党支部和大甲派出所还联合组建“夜鹰巡逻队”,常态化巡查园区及镇区,及时处置安全隐患。
古田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古田县将按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思路,进一步深化拓展“晨巡晚议”的服务内涵、服务领域、服务质量,推动典型经验做法从村(社区)级治理向乡镇(街道)延伸,推动党员干部主动下沉一线、服务一线,加快推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完善工作,努力绘就和美善治的古田新画卷。(闽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