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泉州
洛江区马甲镇永安村的“文明密码”——以“蝶”为介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wmf.fjsen.com  2025-04-23 来源:泉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林杰

永安村一隅。近处为福蝶文化公园。

研学的学生和家长在蝴蝶兰基地周边参观

蝴蝶兰基地吸引了很多家长小朋友来参观 (永安村供图)

孝心宴(永安村供图)

近日,温暖的阳光穿透仙公山的薄雾,将永安村蝴蝶兰基地的玻璃温室染成金色,几名前来研学的小朋友踮着脚尖,将带着嫩芽的蝴蝶兰幼苗扦插入育苗盆。近年来,永安村以特色产业蝴蝶兰为着力点,打造“蝶村”主题品牌,建设“福蝶”文化公园,走出了一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实现了从市级重点扶贫开发村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成功“蝶变”,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着文明浸润的传奇。

村庄新生的“2.0版本”

晨光中的“福蝶”文化公园别具韵味,许多村民喜欢清晨前来漫步。“以前这里就是‘鸟不拉屎’的地方,现在成了我们的‘星光大道’。”村民老杜踩着彩虹步道,与几名村民踱步至文化公园高处,眺望正前方的仙公山。

如今的永安村,放眼稻秧葱翠、楼房掩映,耳畔溪水潺潺、鸟鸣啾啾。在“福蝶文化”公园及周边,以“福”和“蝶”为主题的配套设施随处可见,恬静的氛围让人不由自主放慢脚步。

“永安村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永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杜振忠介绍,2013至2020年为“农业脱贫”阶段,村庄曾被评为市级重点扶贫开发村。2013年引进蝴蝶兰种植技术后,成为泉州最早规模化种植蝴蝶兰的村庄,350亩荒坡种植含笑、桂花、茶花等花卉。3年后甩掉贫困村帽子,蝴蝶兰年销售额突破百万元,村财收入从零攀升,带动村民增收。

2020至2024年为“产业焕新”阶段。蝴蝶兰产业快速发展,标准化温室大棚达1.1万平方米,年销售稳定在30万至50万盆(株),产值达1200万—1500万元,村庄获评省级“一村一品”典型村,带动近百户村民增收。

2024年启动“文旅新生”2.0版本,围绕“福蝶”文化将一生一世福蝶谷打造成为泉州“福文化+非遗IP+乡村振兴”的项目标杆。

移风易俗的“温柔革命”

清晨6点的“福蝶”文化公园,中老年人陆续前来锻炼;午后树荫下,老人们或在树下拉家常,或在“长者食堂”里品着铁观音;夜幕降临,广场舞音乐与蛙鸣虫声交织,82岁的杜阿婆笑言:“现在村里的‘情报中心’都改到文化广场了!”

“情报中心”传扬的多是新鲜事、好人好事。这源于永安村推进乡风文明的“温柔革命”。红白理事会副会长杜凤时回忆,2013年新《村规民约》实施后,移风易俗艰难起步。“过去丧事大操大办,摆‘落山桌’铺张浪费,阵头、花圈成堆。”如今在红白理事会的监督下,花圈不超过10个、阵头不超过3个,“落山桌”简化为“三菜一餐”,每场丧事节省数万元。闽南“佛生日”也限定“非亲不请”,宴席控制在一两桌。

节省的资金化作公益基金,用于道路美化和绿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站的活动表细密如蝶翼纹路:正月“村晚”、三月植树节、端午包粽子、重阳“孝心宴”……

在永安村村委会办公电脑的统计表格里,“村民组长(党员)文明积分榜”引人注目。13个村民组长的积分不仅关系个人荣誉,更决定小组可获得多少项目建设资金。去年第一名的小组因此获得数万元项目建设奖补资金。

“我们构建‘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安排、天天有活动’的文明格局。”杜振忠表示,6个特色团队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力量: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100名党员中,中青年、大学生占比高,在创新乡村治理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夕阳生辉”志愿服务队推动移风易俗;30多名青年组成的突击队承担防汛防火重任;巾帼志愿服务队策划传统节日活动,与仰恩大学志愿者合办“蝶形香囊”研学课;乡贤服务队伍下设的调解室,化解80余起纠纷,曾有位乡贤自掏腰包补足赔偿差额;青少年活力队开展反诈宣传,成为“蝴蝶兰代言人”。

破茧而出的永恒之美

“蝴蝶兰在此绽放,永安已成它的第二故乡。”杜振忠在综合展示馆描绘新蓝图:1314米浪漫步道串联主题花廊,智慧农场的机器人采摘可食用蝴蝶兰,AR设备让历史名人讲解“福”文化,纷至沓来的学子驻足观看……

在村庄勾勒的蓝图里,2024年启动“文旅新生”2.0版本,围绕“福蝶”文化将一生一世福蝶谷打造成为泉州“福文化+非遗IP+乡村振兴”的项目标杆、外来游客泉州游的目的地之一、泉州的近郊花园、泉州著名爱情打卡“圣地”,为永安村文化产业找到一条致富路,为当地种植业养殖业带来增值,带动当地村民增收。

研学大巴驶离时,家长群照片里沾满泥土的笑脸与智能温室、无人机光影奇妙共存。当蝴蝶兰根系深扎红土地,永安村的蜕变印证:乡村振兴最动人的,不仅是经济腾飞,更是文明之蝶破茧时震颤人心的永恒之美。(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廖培煌/文 郑银杰/图(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