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三明 > 泰宁县
泰宁:“智慧大脑”焕活古城
//wmf.fjsen.com  2025-04-23 庄紫怡 陈启芳 熊明欢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东南网4月23日报道(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庄紫怡 通讯员 陈启芳 熊明欢)

20日晚,夜幕笼罩下的泰宁古城,“打更人”的巡夜梆子响彻九举巷。老厝屋檐下,智慧烟感器的红光静静地闪烁着。这座承载“汉唐古镇、两宋名城”记忆的古城,正借助数字化手段探索历史文化保护的新路径。

在古城综合消防站的智慧大屏前,消防员严汉勤向记者演示了“智慧消防平台”功能。数百个跳动的数据节点,勾勒出尚书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数字脉搏”。“这些跳动的红点,显示热成像摄像头正在捕捉古建筑的温度变化,水压传感器追踪管网波动,或者是用电监测终端在监护线路防止过载等。如果发生异常,系统能够及时预警,有效避免火灾发生。”严汉勤说。

针对古城街巷现状,泰宁县近期投入660万元打造了智能消防体系,由高空瞭望“天眼”、巷道热成像和200多个物联终端构成数字监测网络。同时,配置小型消防车、细水雾灭火装置,在背街小巷科学地布设了消火栓和微型消防站,形成“135”应急响应机制——1分钟接警、3分钟到场、5分钟处置。

“科技赋能不是冰冷的数据堆砌,而是让保护管理更加有力有效。”泰宁县城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说,2024年古城累计排查老建筑720栋,整改隐患32处。人与科技共同保护,促进了古建活化利用,越来越多的传统业态回归到市井烟火。

在邹氏书院门前,泰宁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负责人戴先安打开微信扫描大门铜牌上的二维码,手机即刻显示这栋古建筑的介绍、修缮前后对比图以及泰宁“杉阳建筑”特色的描述。

邹氏书院建于明末清初,毗邻尚书第,是泰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泰宁县通过“绣花式”织补和“渐进式”改造,将它修旧如旧。“每栋古建都承载着一段历史,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让它们能够‘开口’,向游客讲述自己的故事。”戴先安说。

2023年至今,泰宁县与福建理工大学共建的历史建筑管理小程序为古城里的130余栋历史建筑建立了“数字身份证”,包含建造年代、营造技艺等20余项数据。游客只需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知道这些古建的“前世今生”。

同时,泰宁还建立了覆盖全县9个乡镇的历史文化资源管理平台,对文物、历史建筑等460余处文化遗产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县2片历史文化街区、1个历史文化名村和11个传统村落完成倾斜摄影,通过多视角影像构建了真实、立体的数字模型,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