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宁德
宁德蕉城:“三个三”打造有意思的“红色大思政课”
//wmf.fjsen.com  2025-04-16 来源:宁德文明网 责任编辑:江琳琳

为切实发挥红色资源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宁德蕉城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化课程支撑、实践体验,打造红色育人新模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讲好三个故事 凸显地域特色

一是讲好“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蕉城区持续开展“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学习实践活动,各校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团队日活动、参观红色展陈馆、老同志讲故事等方式开展学习实践活动92场次,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让爱党、爱国成为其成长的人生底色。举办“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中小学思政理论课示范课公开展示活动,全区共110人参与,推出12节思政精品课并线上展播,不断强化思政铸魂育人作用。

二是讲好党史故事。组建区委宣讲团、理论宣讲轻骑兵,2024年累计开展党史宣传宣讲100多场次,受众约1万余人次。组织、指导有关部门、乡镇(街道)深入挖掘九仙村、桃花溪支提寺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成立纪念地、百丈岩战斗遗址等“精神富矿”,精心编制城区红色之旅、霍童红色之旅、赤溪红色之旅等9条红色经典旅游线路,用蕉城红色文化照亮青少年前行之路、激发奋进之力。

三是讲好革命故事。联合摄制以蔡威烈士为原型的电视剧《破密》和纪录片《军魂:闽东独立师》在央视和福建电视台热播,广泛扩大本土红色文化影响力。充分利用清明、“七一”、国家公祭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各中小学开展“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主题活动,参观蔡威事迹展陈馆、郑长璋事迹展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传唱红色经典、讲述先烈故事、征文等形式,警醒青少年以史为鉴,努力拼搏。

建强“三个阵地” 丰富教育内涵

发挥渠道作用,建强校园阵地。蕉城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并渗透到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各个环节,将校园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弘扬闽东精神等不同主题宣传的重要载体,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走进校园,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青少年崇尚好人、争做好人,让广大未成年人做到思想情感上认知认同、学习生活中遵循践行。

创新融合发展,建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全力推进蕉城区文化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乡村学校少年宫融合发展,通过引进志愿辅导员、开设红色文化教学等形式,进一步推动红歌唱起来、红色故事讲起来、红色演讲赛起来,让红色思政课教育系列活动覆盖到每一位师生。

整合社会资源,建强教育阵地。蕉城区精心打造区青少年宫、蔡威事迹展陈馆、郑长璋事迹展陈馆、洪口乡老区基点村革命历史展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提升“塔山国防·双拥主题公园”等红色打卡点,组织2万余名中小学生通过聆听现场教学、重温入团誓词、参观主题展览、开展深情祭扫等情景式、体验式和沉浸式教学形式,进一步滋养家国情怀、增强爱国意识。

深化“三个实践” 提升育人实效

深化道德实践教育,全区各校围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一主题,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劳动美”实践活动、“3·5”学雷锋暨“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班队会等系列活动310多场次。持续开展“新时代好少年”推荐评选宣传活动,建立“学典型-做典型-树典型”的良性机制。近三年推选出“新时代好少年”省级1名,市级5名、区级128名,相关先进事迹在省少儿频道、区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深化红色实践教育,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组织开设经典诵读、演讲、歌咏、绘画等社团,充分挖掘艺术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更加深刻,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蕉城区民族实验小学开设的《不忘初心颂党恩,争当新时代好少年》思政课,利用听歌识曲和听声识人等富有趣味性的导入,分析红色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词意境,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九都中心小学《用好地方资源 讲好“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等入选福建省第四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名单。利用蔡威事迹展陈馆、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陈列馆等红色阵地的历史再现功能,开展“寻访红色印迹 传承红色基因”等研学旅行活动,在青少年们心中播下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种子。

深化社会实践教育,将红色教育从书本走向实践、从学校拓展到社会,让红色精神伴随成长。组织未成年人参与宣传、文明交通劝导、慰问孤寡老人、清理城市牛皮癣、关爱特殊群体、“曝光不文明行为——群众随手拍”、保护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百余场。动员学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各类公共文化场馆参与志愿讲解、图书整理、阅读引导、后勤服务、打扫卫生等志愿服务110余人次。

下一步,蕉城区将持续深化红色大思政品牌建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用活用好蕉城红色资源,以铸魂育人引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宁德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