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近日,一则国际互联网热议话题让我们看到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公民素养对话:美国网红“甲亢哥”在重庆轻轨上因过度兴奋跳跃,被同车女生用英文友善提醒,女生后续在社交平台发声:“提醒不文明行为,人人有责”。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中国公民的文明自觉与公共责任感,更将中国社会的文明底色传递至世界。
善意提醒,文明与流量的“双向奔赴”。重庆女生的提醒之所以引发共鸣,在于其兼具“文化自信”与“国际表达”的双重智慧。她用英文沟通既尊重文化差异,又以温柔坚定的姿态捍卫公共秩序底线。这种“善意提醒文化”的背后,是中国社会对文明行为的集体认同。面对日益涌入的国际游客,我们需进一步优化多语种服务设施,鼓励市民参与“文明大使”志愿引导,并通过真实直播展现“烟火气”中国,以科技硬实力与人文软实力共同打破西方“滤镜偏见”。
文明出行,从“个人自律”到“社会共治”。中国游客的文明素质提升,得益于“宣传引导—制度约束—服务优化”的闭环治理。但不可否认的是,拖鞋晾脚、大声外放视频等部分不文明行为仍存隐忧。面对这些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敢于出言劝阻,社会共治的文明生态圈正逐步构建。除了依靠这些“爱管闲事”的文明守护者,需进一步强化文旅企业责任,如旅行社签署《文明服务承诺书》、推动“科技+监管”融合、推出“文明积分”奖励制。
文明底色,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表达。当“甲亢哥”的镜头记录下重庆妹子的温柔提醒,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素养的闪光,更是一个国家文明底色的彰显。从轻轨车厢到世界舞台,真实体验比政治叙事更具穿透力。中国高铁的平稳信号、街头巷尾的善意互动、少林武僧的禅意哲思,这些未经修饰的日常,正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最朴素的诠释。
当14亿普通人的真诚笑容取代网红表演,当制度规范与科技赋能让文明成为习惯,中国必将以更从容的姿态,向世界递出一张无需翻译的“文明名片”。(南平市委文明办 马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