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4月11日讯 实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行动,完善阵地、选树标杆,推动崇德向善蔚然成风;成立176支志愿服务队,推出“开门办党校,送课到基层”“服务百姓,健康义诊”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品牌;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打造“1+3+8”制度体系……秀屿区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让文明之风深入人心,助力实现“和美莆田、共同富裕”新愿景。
四月的秀屿,春意正浓。漫步在秀屿区街头巷尾,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近年来,秀屿区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营造风清气正、向上向善的和美社会。
秀屿区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崇德向善树榜样
3月29日,秀屿区召开2025年“存正心、守正道、养正气”新风正气福建“名片”——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现场会。与会人员走进靖恭妈祖书院,观摩道德讲堂开班仪式,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靖恭妈祖书院位于秀屿区东庄镇苏厝村,被省委文明办定为福建省公民思想道德教育馆。其道德讲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开展义务讲学,传授国学经典,传承道德风范,培育和美乡风,受到社会关注和群众欢迎。
据介绍,为进一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秀屿区将东庄镇、月塘镇作为深入实施“践行公民道德 树立文明新风”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试点镇,通过夯实阵地、强化队伍、办好活动等措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去年以来,共开展主题活动20多场,受惠群众3万多人次。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近年来,秀屿区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手,在全区实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完善阵地、选树标杆、创新载体,推动崇德向善在秀屿蔚然成风。
3月26日,“清风润莆田·身边的榜样 道德的力量”——2025年福建省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莆田交流会举行。来自秀屿区的第四届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张涵、刘元飞,第五届福建省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曾云英,2023年度“感动福建”十大人物施建忠受邀依次登台,用质朴的语言讲述自身经历,生动诠释了高尚的道德品质与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
榜样引领时代,初心烛照未来。据秀屿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秀屿区注重选树培育先进,各领域各层级广泛开展最美人物、劳动模范等选树评选活动。同时,在全区三级干部大会上高规格表彰各条战线上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激励全区上下对标先进,担当作为,营造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针对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秀屿区开展慰问帮扶,推动全社会尊崇礼遇模范、学习争做好人,树立“德者受尊、好人好报”的鲜明价值导向。根据《莆田市道德典范风采录》编纂工作要求,秀屿区组织人员系统整理收录18位秀屿籍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重点突出其在不同领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让更多的人向先进典型学习、对标。
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秀屿区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并持续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文明实践暖人心
健康义诊、扶残助残、法律咨询……刚刚过去的3月,秀屿区广泛动员全区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开展“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把爱与善、光与热传递给有需要的人。
志愿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体力量。为建强队伍,秀屿区成立由区委书记任总队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组建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帮困等8支常备的志愿服务支队和7支特色队伍。7个镇和148个村(居)均成立志愿服务支队和志愿服务大队,并吸纳秀屿义工、爱加陪、蓝天救援三支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和中华志愿者协会、毓秀志愿者服务中心两个组织,为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提供有力的保障。
目前,全区共成立176支志愿服务队,先后推出“开门办党校,送课到基层”“服务百姓,健康义诊”等多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品牌。
结合秀屿区每月5日“文明实践日”和“一月一主题”要求,秀屿区紧扣文明实践五项重点工作任务,常态化组织开展贴近群众需求的文明实践活动,重点开展“我在中心(所、站)做宣讲、学党史、传文化、过佳节、扬新风、做服务”等系列活动,起到了帮助群众、凝聚群众、引导群众的作用。去年以来,全区各部门、单位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1500多场,受众12万多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秀屿区创新载体,将农村“三堂”(祠堂、庙堂、教堂)活用起来,结合城乡群众的风俗习惯和生活实际,因地制宜开展经常性、面对面、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三堂”变为“文明殿堂”。
青年志愿者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移风易俗倡新风
4月是莆田市移风易俗集中宣传月。连日来,秀屿区组织和发动各行业、各领域以提升拓展新风正气福建“名片”为抓手,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弘扬社会新风。
4月2日,秀屿区委宣传部(文明办)联合有关部门在东峤镇珠江闽中革命烈士亭(闽中游击队驻珠江中队旧址)举办清明祭英烈文明实践活动。以清明节为契机,现场还开展“清风润莆田”殡葬移风易俗主题宣讲,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文明殡葬”的意识,倡导合法合规、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的殡葬新风尚。
移风易俗是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民心工程,也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减负”工程。为此,秀屿区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工作,针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农村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行动,大力革除陈规陋习,涵养新风正气,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文明力量。
以制度建设为导向,秀屿区着力打造“1+3+8”制度体系,即出台一份移风易俗管理办法,制定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议、领导挂钩联系、干部职工及公职人员参加婚丧喜庆活动登记审批等“三个专项机制”,形成“八项行业约束规范制度”,涉及宗教活动、婚介、村规民约、校园活动、企业家带头引领、农村演出、婚丧喜庆用品市场、长者食堂等领域,营造上下齐抓共管、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的浓厚氛围。
秀屿区坚持以文化人,以移风易俗为主题,依托乡土文化等资源,编创《邻里调解员》《婚假新风吹万家》等小品和短视频18个,以小故事阐释大道理,推动新风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通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组织文艺汇演、举办群众参与性活动等,培育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秀屿区紧盯党员干部和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这一关键群体,组织开展“遵规守纪作表率、移风易俗树新风”主题党日活动,促使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践行移风易俗,全区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4000余份。聚焦企业家群体,扎实推进商会与村结对共建,引导企业家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营造“不重面子重里子,不讲排场讲慈善”的良好氛围。
在全区各级部门协同推进、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下,移风易俗工作成效显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更加浓厚,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一个个可亲可敬的先进典型,一次次如沐春风的文明实践,一场场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在提升城乡文明内涵的同时,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今,在秀屿,文明向善之风浸润人心、吹拂城乡,文明已成为最美的风景。(秀屿区委宣传部(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