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4月11日讯 今年来,荔城区立足实际,积极作为,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推动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工作,在婚俗改革、文明殡葬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工作,推动乡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多措并举培育婚俗改革新文化
荔城区作为全省第三批婚俗改革实验区,今年以来,区民政、妇联等相关部门从推广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培育积极向上的婚俗文化、深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以及持续弘扬优良家风家教等多方面举措,致力于孕育新型婚育文化。如该区充分发挥婚姻登记窗口平台优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与区妇幼保健所协同办公,推行“婚登+婚检”一站式服务,为新人提供便利。此外,还建立了幸福婚姻家庭驿站,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化解婚姻矛盾。结合荔城地方民俗,举办集体婚礼,引领婚庆新时尚。如2025年1月19日,荔城区在省级传统村落东阳村举办“新人诵家训莆阳新风尚”集体婚礼,10对新人诵庭训、行拜堂之礼、交换信物,感受传统礼仪与时代新风相结合的独特韵味。现场发放“为爱减‘负’美‘荔’有你”荔城区婚俗改革倡议书300多份,倡议量力而行,抵制高价彩礼,合力培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专项整治倡导文明殡葬新风尚
荔城区将殡葬改革作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部分,制定了《持续深化殡葬领域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及工作要求。在殡葬领域,开展腐败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经营性公墓督导检查,推动文明治丧、简办丧事。结合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利用村居LED电子屏滚动播放惠民殡葬政策,通过整合融合村居文明实践站、文化场所及公共领域等阵地,设置宣传栏118处、政策解读点位130个,为群众解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时解答群众疑惑,入户宣讲殡葬改革政策,倡导文明治丧、简办丧事,严禁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全区共设置智慧音箱广播250余个、巡逻宣传车21辆滚动播放文明倡议,覆盖全域无死角,发放殡葬领域专项整治移风易俗宣传单1万余份。同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移风易俗中的重要作用,督促各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将“丧事简办”“抵制铺张浪费”等内容纳入其中,教育广大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俗和封建迷信活动,倡导文明、俭朴、节约的殡葬新风。
创新形式助力文明新风进万家
荔城区注重创新宣传形式,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采取线上+线下的宣传模式,扩大宣传覆盖面。活用“三堂”场所,将祠堂、庙堂、教堂等打造成文明实践阵地,通过莆仙戏、俚歌等通俗形式宣传文明婚丧理念,近年来先后开展理论宣讲350余场次、“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文艺汇演、移风易俗文明小戏表演、群众体育比赛、公益电影放映等活动470余场次,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涵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荔城区将移风易俗的理念与传统美德融入文化文艺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推动了社会文明新风的形成。如西天尾镇后黄社区将移风易俗融入“村晚”活动,村民自编自导的《低价婚娶》《诗颂风华》等节目,吸引千余人参与,让文明理念在欢声笑语中传播。结合“存正心、守正道、养正气”主题,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移风易俗文明实践主题活动,推动移风易俗理念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如西天尾镇后黄社区开展“弘扬三正新风 深化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展板宣讲、分发传单的形式,向社区居民宣传移风易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倡导大家树立文明、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摒弃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形成婚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移风易俗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扩大宣传覆盖面。例如,在清明节期间,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文明祭扫倡议书》,详细介绍了文明祭扫的方式和意义,让更多群众了解并参与到移风易俗工作中来。(荔城区委文明办 连朱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