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三明 > 宁化县
三明宁化:“真善美”装点,推进“三堂+”变“文明礼堂”
//wmf.fjsen.com  2025-04-08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兰楚文

文明风4月8日讯 近年来,宁化县翠江镇通过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将祠堂、庙堂、教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机融合,扎实推进红色基因、宗教文化、祠堂文化活化利用,让“三堂+”融入真善美,唱响主旋律、在传承优秀文化、践行现代文明、助力基层治理、推进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

参观豫章书院内悬挂的书画作品

还原“真”面目,搭建交流新平台

姓氏祠堂是宗族聚焦活动核心场所,庙堂、教堂更是民间信仰核心空间,其初心是为了缅怀祖先、尊祖敬宗、寻根留本,在一定意义上更能汇聚向上向善正能量。

“谢氏家庙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1061平方米,整体建筑保存较好,是八闽名祠之一。这幢清代所建的客家古建筑,不仅蕴含客家历史与文化,还维系着中华汉民族、港、澳、台宗亲血浓于水的祖地情感,是城区仅有的红军医院旧址,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宁化县翠江镇小溪村支部书记高红林介绍。作为红色革命遗址,这里每年都会迎来十几批党支部、高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中小学研学队伍等到红军医院开展党日活动、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共同传承老区精神,留住红色记忆。

为发扬传统美德,保存良好家风,传承客家文化和长征精神,宁化县翠江镇近年来通过广泛摸排汇总,登记造册,采取轻重缓急的方式,逐步推广对祠堂、庙堂、教堂活动场所的改造提升,让“三堂”升级扩容,赋能正色。

组织党员开展“重走长征路 感悟红色文化”党日活动

倡导“善”行为,传播文明新风尚

保护与开发并重,通过“制度约束、动态监管、功能转型、文化赋能”多维度管理,积极鼓励“一堂多用、一堂多能”,将场地活动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

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五有”标准,加强场所的硬件设施和内涵建设,持续提升创建水平,做到以点带面,突出特色。

鼓励正常的宗族宗教祭祀,引导正常婚宴、寿诞庆典活动,反对奢靡浪费,重点整治低俗表演、封建迷信及非法活动,推动殡葬改革,引导绿色祭扫,更为文化的传播净化空间。整合村史馆、农家书屋、红白理事会等功能,开展扶贫助学、养老助幼等公益活动。如王审知文化研究中心、红军医院等均结合各自情况,对贫困大学生、特殊家庭给予帮助。

巫罗俊宗祠常年开展困难宗亲、贫困家庭帮扶活动,组织有影响力的族亲调解族内矛盾纠纷,为建设幸福家庭共同助力,并且收集海内外巫氏宗亲事迹,自行编撰发行的《平阳简报》,每月一期已经发行了241期,让祠堂在移风易俗、基层治理、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大作用。

翠江镇“春雨”理论宣讲队在红军医院进行党的创新理论宣讲

装点“美”景致,彰显价值新观念

守正创新、推陈出新,进一步深挖红色资源,丰富活动载体,弘扬客家文化,创建文明品牌。

充分利用红军医院、豫章书院红色革命遗址,开展重走长征路、讲好红色故事,持续打响“风展红旗如画”品牌,推动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广泛交流。借力城市改造提升,将宁阳古街、水门巷节点古祠进行有效修缮、推进正已堂、伊秉授故居、黄慎书画院等古迹点保护与开发,切实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融入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因地制宜开展符合宗祠风土人情、独具宗教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如利用宗亲清明时节回乡祭祖,倡议宗亲丧事简办,绿色殡葬等,同时邀请族老对宗亲们进行家规家训教育,在宗祠中广泛弘扬孝道。鼓励宗教遵循友爱互助的宗旨,在教堂设立志愿服务点,邀请教众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扶贫济困、关心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将佛教中存善心、行善行、得善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动,对谒祖进香的信众开展宣传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行动。

小溪村谢氏宗祠、客家王氏总祠建立“宁化县家风家教示范基地”,让客家文化得以进一步传承传播。

进一步深入挖掘宗祠能人、乡贤资源,宗教文化中的特色文化习俗等,按照“一堂一特色”,继续拓展“三堂+”,培育宣讲员,讲好本土名人故事、好家风好家训。

下一步 ,宁化县翠江镇将不断完善功能,结合好人好事、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将“三堂”真正成为理论宣讲堂、道德评议堂、崇文重教堂、生活娱乐堂、邻里议事堂,为“三堂”贴上“文明礼堂”新标签。(宁化县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