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当细雨浸润鹭岛大地,清明,这个传统节日以古老而崭新的姿态来到我们身边。英烈丰碑前的默哀、文明祭扫的新风、追思故人的家风传承……今年清明期间,“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在厦门市广泛开展。那是慎终追远的基因绵延,是绿色低碳的环保传递,更是家国情怀的深情激荡。
海沧区“春山可望诗润清明”2025清明诗会举行。陈亚沙 摄
祭英烈 赓续红色血脉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清明祭英烈,是缅怀,更是传承。今年清明期间,全市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激励和引导全社会缅怀革命先烈,铭记历史使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位于同安的葫芦山烈士陵园始建于1967年,集中安放了各个历史时期为中国革命事业和解放同安、保卫同安、保卫人民生命财产而英勇牺牲的60位烈士遗骸……4月1日,百名市民来到了葫芦山烈士陵园,参加“我们的节日·清明”——“赓续·2025·百园千校清明祭英烈”活动。在先烈故事讲述环节,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令人惋惜又让人心生敬仰。“我会以革命烈士为榜样,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同安区进修附小学生郭悦说。
4月1日上午,来自思明区开元街道的党员、干部代表们来到了厦门市烈士陵园。默哀致敬、敬献花圈、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回荡陵园,初心使命坚定如磐。
近日,在湖里“万人坑”纪念碑前,身着校服的学生低头默哀,鞠躬行礼。此外,在后埔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现场,少先队员深情朗诵《向英烈致敬》。
集美兑山烈士陵园也迎来了一拨拨缅怀革命先烈的市民。日前,“追思英烈寄清明,传承精神铸国魂”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在集美兑山烈士陵园举办。现场,在“追思英烈寄清明,传承精神铸国魂”主题横幅上,参与者们一笔一画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海沧,海沧区青礁小学、海沧区龙山小学、海沧区育才小学、厦门沧江高级中学、海沧中心小学等学校师生分批走进东头山烈士陵园,祭奠在解放厦门鼓浪屿战斗中牺牲的48位英烈。献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聆听先烈故事……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家长感叹:“课本里的英雄故事不再遥远,变得鲜活而震撼。”
倡新风 低碳追思承古韵
绿色祭扫保安全,文明祭扫树新风,缅怀先烈寄哀思,涵养家风传美德。清明前,市委文明办通过微信公众号“文明厦门”向市民发出了《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文明祭扫新风、营造文明低碳、安全有序的节日氛围。记者注意到,清明期间,这份倡议成了不少市民的祭扫指南,更化作了实际行动,掀起了清明文明风。
在翔安仙境陵园,陵园免费为前来祭扫的市民准备了鲜花,市民可现场将祭祀用品兑换成鲜花,改变传统祭扫方式。此外,现场还设置了画布,提供免费艾草粿,引导人们以绘画的形式寄托哀思,通过舌尖体验清明传统美食。以节日为契机,志愿者们还积极向市民倡导厚养薄葬,宣传“厚养于生前,尽孝在当下”的孝德理念。
古往今来,诗词赋予了清明节更多的节日内涵。为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寄托哀思,疗愈心灵,4月2日,海沧区“春山可望诗润清明”2025清明诗会在温厝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活动通过“桃花寂·英名映青史”“春意盈·芳菲绘锦程”“星火熠·征途映星辰”三个篇章,致敬英烈,倡导文明祭扫等。记者了解到,清明诗会已是海沧区近年来该节日的重要活动之一。活动由海沧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海沧区委文明办、海沧区教育局、海沧街道党工委、海沧街道办事处主办。作为承办单位之一,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校长王珍介绍,每一年的清明诗会,都选择村居作为活动场地,将诗词朗诵与红砖古厝、耕读文化场景结合,赋予传统文化具象载体。这种“在地化”的文明实践不仅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更让村民近距离感受诗词魅力,形成“学子吟诵、居民对和”的共生图景。
同清明诗会一样,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着眼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节日内涵的深化与拓展,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同安区以“清风润清明薪火照未来”为主题,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举办了“粘土‘话’清明 探春深”“春风拂纸鸢 清明寄情思”等文明实践活动,吸引周边居民参与。集美东安社区党委、东安社区居委会及东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乐海小学、侨英小学、海怡实验幼儿园以“移风易俗”为主线,生动讲解清明节起源及“寒食禁火”“踏青插柳”等传统习俗,重点剖析清明节承载的“家国同祭”文化内核。湖里枋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清明融于情统润童心”活动,让孩子们体验青团制作。翔安区民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办“生命与自然共生”清明生命教育实践活动,向孩子们讲述生态保护与文明殡葬的关联等。
思故人 涵养文明家风
“亲人的离去不是一场暴雨,而是此生漫长的潮湿。”延绵不绝的思念最终深入血脉,一代代传承,成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家风。在市委文明办发起的“祭英烈 思故人 倡新风”2025年厦门市“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作品征集活动中,不少作品以追思亲人为内容,以文墨寄托思念,讲述家风家训故事。
“父亲在世时总跟我们几个姐妹念叨他和母亲结婚时的场景:外公交代,人活在世,要牢记‘忠诚、老实、勤劳、简朴’。”市民李女士在来稿里回忆起亲人,这四词八字深深镌刻在心,与其老家镜子上的“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一起成为了姐妹们的人生信条,并传递给了下一代。
“祭拜时的心情,终不似,少年游。”市民周齐儿的来稿里,对外公外婆的思念化作了家乡小院里一帧帧的回忆。她说,一辈子勤勤恳恳的外公外婆去世后,“村头的柿子树下,再没有外公荷锄带月归的身影,小院的灶台前,也没有外婆生火造饭的身影。”
据了解,以思故人、话家风为主题的清明活动也在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一系列关于婚姻家庭经营、子女教育、为人处世等的好故事被传播开来。(厦门文明网 海西晨报记者 陈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