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好时节。“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描述的就是踏青春游的民俗风情,也是清明时节人们亲近和享受大自然之美的生动写照。享受春光、愉悦身心、理解生命,清明节成为一个承载生命之悟和欣赏生命之欢的节日。(4月2日 新华网)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草长莺飞,拂堤杨柳,又到一年清明时。清明既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又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到清明时节来临,祭祖扫墓、慎终追远,藉以重温家训、传承家风,是经历数千年历史演变约定俗成的庄重仪式,也是中华民族孝德文化的生动呈现,蓬勃向上的力量沐着春光拔节生长。
清明时节追思先辈,传承良好家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写出了清明独有的凄清与哀思。清明时节,追思先人、扫墓祭祖,提倡家庭、社会对先辈、历史的尊重,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与感恩之心,慎终追远是清明节的文化精神,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骨子里。清明祭扫追思先辈、行孝尽哀,是一种深沉的亲情牵挂,是先辈品格、精神的追忆重温,是为了鞭策自己不忘本来、继往开来,铭记先人好家训、好家风,增强家庭凝聚力,把家庭建设得更好更和睦,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为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生活美好贡献更多力量。
清明时节缅怀英烈,赓续红色基因。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是战争时期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雄,还是和平时期勇于牺牲奉献的平凡英雄,每一位英烈都是中华民族闪亮的精神坐标,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尊崇。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清明祭扫,我们缅怀为国捐躯、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汲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坚守理想高地、精神高地,做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坚定维护者、捍卫者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坚定推动者、实践者。
清明时节踏青赏花,焕发蓬勃朝气。春风有信,百花绽放。从江西婺源的油菜花,到武汉大学的樱花;从新疆伊犁河谷的杏花,到上海郊区的桃花……伴随着鲜花的盛放,各地的“赏花经济”逐步升温,从西到东、从乡村到城市,花事节庆活动接连登场,吸引市民游客共赴这场春日浪漫。看“柳丝摇曳燕飞忙”,赏“梨花淡白柳深青”,人们饱览春日美景、尽享生活美好,“春日流量”变成“消费增量”,带动了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走热,文旅消费市场红红火火,助推中国经济持续升温、稳定向好。(泉州文明网 范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