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漳州
“四地”建设,漳州云霄唤醒“城市DNA”
//wmf.fjsen.com  2025-04-03 来源:闽南日报 责任编辑:兰楚文

云霄县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片夜晚烟火气浓。吴建云 摄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专属的“城市DNA”,这锻造了一座城市的气质,决定着一座城市的品质,漳州云霄也不例外。

年初以来,漳州市云霄县以“产业高地、宜居宝地、民生福地、创业热地”四张名片全新自我介绍,以“人”与“城”作为双螺旋结构中最重要的两大支柱,形成驱动县域经济社会拔节向上的力量。

城中“人”是城之魂。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美好生活的参与者、创造者和成果享受者。云霄打造“四地”着眼的是群众需求与城市建设的共鸣点,锚定的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由留在云霄奋斗拼搏的人锻造专属云霄的城市气质。

以拼搏为主旋律,云霄倾力打造三“链”共舞的产业高地。各级各部门在“链长制”推进上全面发力,统筹做好产业规划、项目招引、要素保障等工作,整体推进清洁能源、电子信息、食品制造三大主导产业链协同培育,加速崛起一批具有云霄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领航企业和拳头产品,不断厚植经济动能。

以绿色为主基调,干群合力打造内外兼修的宜居宝地。云霄县委、县政府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头等大事紧抓不放,突出抓好中央、省级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攻坚战;同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一抓到底,创新实施“八个一”工作机制,结合农村建房“两统筹、两统管”,通过“拆旧拓新”打开发展新天地,加快实现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

以幸福为主目标,全县聚力打造惠民有感的民生福地。立足南部工业组团发展片、中部城市经济发展片、北部生态涵养发展片的功能定位,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领域,投入八成财力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城市运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就业岗位、幼儿托位、学生学位、医养床位、社区餐位、寿终园位等民生“六位”扩量提质。

以创新为主引擎,同向发力打造朝气蓬勃的创业热地。善作敢为的云霄人大胆探索新经验,创新农村三资管理“四定一督”和“一号一图”机制,实施“1+1+N”工作机制推动低效工业用地开发建设;全面领跑新速度,大力开展企业降本专项行动,全面推广“拿地即开工”“验收即发证”“竣工即投产”极简审批模式,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主动拥抱新技术,全面深化DeepSeek等前沿技术融合应用,在探索“整体智治”县域样本上阔步前进。

人民让城市变得更美好,城市必然与人民同频共振。

产业茁壮成长。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省级林下经济重点县等一批“国字号”试点、“省字号”改革项目相继落地,奥克兰光电等一批“瞪羚”企业以及专精特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茁壮成长,高层次人才、主导产业技术人才、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急速集聚,县域“城才共兴”的人才生态吸引力显著提升,云霄人和“新云霄人”追梦圆梦有了广阔的舞台。

环境共建共享。云霄赢得了“世界长寿乡”“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等一批荣誉称号,创下了各乡镇(开发区)累计“拆废、拆破、拆危、拆违”83.5万平方米、拓新56万平方米的人居环境整治加速度,实现了地表水国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8.9%。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生态宜居成为云霄人和“新云霄人”的生活标配。

城市品质跃升。过去一年,全县共完成38个老旧小区改造,投入21亿元实施68个城市更新项目,城市片区更新样板入选城建领域2025年省级样板,开漳圣王文化祖地、江南红旗渠向东、漳江口红树林等“城市IP”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走进云霄、了解云霄、爱上云霄。

民生保障加码。仅去年新增城镇就业918人、新建校舍面积2000多平方米、新增普惠性托位160个、新引进名医工作室6家,县域信访总量下降23.5%,五板桥黑臭水体全面消除,中心城区历史性告别“逢雨必涝”,北江水闸、县医院整体迁建、新一中校区等民生工程建到群众心坎上,“云霄式幸福”更加可感可及。

“四地”建设,唤醒了云霄“城市DNA”。全县上下将继续坚持以“人”为尺度丈量城市的每一次更新,努力让居者心安、观者心动、来者心怡,让生活在云霄的每个人创新有机会、成长有支持、生活有温度、价值有认同。(漳州文明网 闽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