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 平潭
让英烈精神照亮新时代少年的精神原乡
//wmf.fjsen.com  2025-04-03 来源:平潭文明网 责任编辑:兰楚文

春风拂岚岛,哀思寄忠魂。在平潭烈士陵园肃穆的松柏间,一场以“赓续”命名的祭英烈活动,恰似一座精神桥梁,连接着百年前的烽火岁月与当下的和平时代。当150余名师生手持素菊绕行纪念碑时,他们不仅是在完成一次历史课的实践作业,更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祭扫仪式中的每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密码。默哀时的低头静立,是对生命尊严的敬畏;重温入队誓词的童声齐诵,是红色基因的自然唤醒;寄语卡片上稚嫩的笔迹,则见证着红色信仰在少年心田的悄然生根。这种沉浸式教育场景,远比课本上的文字更具穿透力。当孩子们触摸到冰冷碑石上的历史温度,英雄主义便不再是教科书里的遥远叙事,而是具象化为可感可知的精神坐标。

英烈精神的价值坐标,在历史长河中始终闪耀。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到革命先驱们“砍头不要紧”的决绝,这些精神火种曾在民族危亡之际点燃希望。它提醒着我们:真正的“酷”不是标新立异的装扮,而是敢于担当的勇气;真正的"潮"不是追逐流量泡沫,而是坚守理想的定力。

但精神的传承需要更系统的耕耘。祭扫活动不应止于清明时节的集体仪式,更要融入日常教育肌理。学校可以开发“英烈精神”校本课程,通过情景剧还原历史场景、研学实践探访红色遗址、新媒体创作传播英雄故事,构建“沉浸式+体验式+传播式”的立体教育模式。家庭层面,长辈口述家史中的革命记忆,社区组织老兵讲述战斗往事,都能让红色基因在代际传递中保持鲜活。

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祭英烈活动恰似一面明镜:既映照出我们从哪里来,也指引着我们将向何处去。当少年们将白菊轻放在碑前,他们也是在向历史作出承诺——新时代的少年,必将以英烈精神为帆,在民族复兴的航程中续写新的英雄史诗。这种精神的赓续,正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告慰。(平潭文明网 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