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孩子们在做扬州炒饭。(受访单位 供图)
近日,在厦门外国语学校瑞景分校,美食芬芳与少年笑靥交相辉映。初一年段孙正译正和同学轻捻糯米团,将花生馅料填入印有龟纹的木质模具,随着“嗒”的一声轻响,闽南传统美食红龟粿跃然眼前——这,是该校第二届“食悦杯”劳动技能大赛的现场,千余名学子在劳动实践中,开启别样的文化寻根之旅,感受“食”之不易,“劳”有所获。
本次大赛,既是学校“非遗技艺+劳动教育+文化传承”三位一体育人创新的缩影,也是厦门通过“食堂+课堂+实践”模式,多维度推动“文明餐桌”与“五育”融合进校园的例证。一年来,厦门市商务局指导厦门市团餐供应链协会,在厦门市重点团餐企业开展“文明餐桌”系列活动,助力“文明餐桌”进校园、进企业、进商圈。
创新文明课堂 绽放非遗魅力
千名学子参加劳动技能竞赛感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为了让孩子们真切感受非遗传承,作为全市“文明餐桌”进校园的重要活动之一,厦门外国语学校瑞景分校在市商务局、市教育局、思明区教育局指导下举办了“食悦杯”劳动技能大赛。此次大赛紧扣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与家庭劳动场景,以班级队伍为单位,分为“我的地盘我做‘煮’”“劳动小能手”“家务小帮手”等多个环节,匠心独运地设计了十多个实操赛项。千余名孩子全身心投入这场技能竞赛。
从浙江东坡肉的慢火焖炖到云南过桥米线的精细摆盘,从江南青团的艾草清香到闽南红龟粿的吉祥纹样,许多特色美食通过少年的指尖焕发光彩。参赛队伍不仅需在60分钟内完成作品,更要为每道美食撰写文化说明书,溯源家乡美食及非遗技艺的历史脉络。
“这些龟糕印是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之一,每个纹样都别有寓意,寄托着对安康长寿的祈愿。”“扬州炒饭只是寻常菜,但制作过程让大家体会到劳动的艰辛,理解节约就是尊重和美德。”“东坡肉教会我们的不仅是烹饪技巧,更是苏东坡‘莫听穿林打叶声’的豁达精神。”……孩子们的精彩解说让评委们频频颔首,学生们不仅参与了闽南传统节庆美食制作,而且对饮食文化津津乐道,将制作体验娓娓道来。
“当孩子们能说出红龟粿每个纹样的文化寓意时,传统文化的种子就真正在学习中落地生根了;当孩子们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不易时,餐桌文明和厉行节约的理念就在他们心里发芽了。”校长周为煌表示,通过“食堂+课堂+实践”,学校将劳动教育嵌入文化传承、融入生活场景、接入文明教育,让学生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更能深刻体会“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朴素真谛,于实践中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融合探索创新样本,也为传统文化、餐桌文明在校园的多维度宣传和转化开辟新路径,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生活技能,了解中华文化,弘扬文明美德。
协力打造“光盘食堂” 文明之风吹进校园
厦门市重点团餐企业多形式开展“文明餐桌”进食堂
“德育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食堂+课堂+实践’,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习成长。通过小手拉大手,让餐桌文明之花绽放校园、芬芳家庭、扮靓社会。”厦门市团餐供应链协会会长、福建食悦集团董事长黄晓霞表示,在市商务局、市区教育部门协同助力下,厦门市团餐供应链协会携手食悦集团、南强后勤、新华丰华大餐饮、禾堂餐饮、家的味道等重点团餐企业,双管齐下为校园餐桌文明助力。一方面,严格把关食材源头,为食堂输送安全放心餐食;另一方面,创新开展多元“文明餐桌”进食堂宣传活动,编密宣传网络,打造“光盘食堂”。
借助大数据与信息化手段,“喜好菜谱”精准定制,依师生口味、营养需求调配菜品,减少食物浪费;“食悦食育光盘消消乐大比拼”等趣味竞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光盘小标兵、小达人评选,树立校园节约榜样……多年来,我市推动“文明餐桌”与“五育”融合,积极打造“光盘食堂”,在全市构筑起立体化的文明传播网络。据悉,目前相关活动已走进厦门实验小学、教科院附属小学、东渡小学、华昌小学、东渡第二小学、天安小学、湖里中心小学、康乐第二小学、新翔小学、沧江科技小学、湖里中学、厦门外国语瑞景分校、禾山中学、南山实验、翔安一中、蔡塘学校、湖里实验中学等。
在我市各大校园,食堂里“小先生”们示范的“光盘秘籍”,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走进数万个家庭;“文明餐桌”进校园宣传活动丰富多彩,参与学生达上万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光盘食堂”打造中来,学生研发的智能餐余计量系统投入使用,让厨余垃圾减少20%。(厦门文明网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