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3月28日讯 近年来,南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探寻书院文化脉络,修复书院文化遗存,深挖书院文化价值,开辟“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朱子文化研学之旅”,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书院文化交流,南平市书院文化品牌日渐响亮。
位于建阳区莒口镇马伏村的寒泉精舍文化园,总占地面积达2700平方米,建设有寒泉精舍、敬萱堂、仪门、门卫房等建筑及配套绿化景观,结合应用了现代技术构建情境,重现朱子所处时期——宋代的生活场景。寒泉精舍的修复建设仅是南平市古书院修复的一个缩影。为持续筑牢书院文化传承基础,近年来,南平市重建书院7所,修复书院14所,新建武夷学院朱子书院。相继推动武夷精舍、兴贤书院、游定夫书院等3所书院成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考亭书院石牌坊等19处书院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6所书院和遗址列入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名录。
寒泉精舍开园仪式上《朱子家训》诵读演绎现场 吴大灼 摄
“这种遗迹这种古址的重新修缮,既是对我们历史的一个重现,也是一个新时代文化传承的一个很重要的载体。因为我们都知道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它一定要有氛围感,要有直观的场景的打造,对于更多的年轻人来说,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场景的支撑,他可能对于文化的理解,他只能限制于书本限制于理论本身,但有这样的场景以后,再融入一些业态一些活动一些体验,对于我们年轻人更好地理解这个文化究竟是什么,它与这个新时代怎样能够更好地结合,能够形成直观的更加强烈的体验。”“大话熹游”卡通朱子IP创始人雷希颖说道。
硬件上进行重建和修复,软件上给予创新赋能。南平市着力推动书院文化与数字AI深度融合,在新修建、修复的武夷精舍、考亭书院、寒泉精舍、和平书院等场所,全都设置交互式体验大屏、AI复原图像和沉浸式数字文化体验空间,让“古书院”焕发出“新活力”。通过开展多元化、沉浸式文化体验,引导人们用足迹感受书院文化。
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祝熹表示:“南平的书院文化和朱子文化目前有好几点,是让我们感到非常高兴的。第一个就是宣传的高度提升了,第二个就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朱子文化和书院文化通过一些礼仪教育和实地的研学,让更多青少年受到了其中的熏陶,第三方面就是在活化利用上面,特别是一些载体通过不同形式的体现,比如电子、声光、卡通、著作,还有就是书院建设展陈形式多样,达到了对社会的传播和推广的作用。”
近年来,南平市积极探索朱子文化、书院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开辟“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朱子文化研学之旅”,开展多元化、沉浸式文化体验,引导人们用足迹感受书院文化。2025年2月2日(正月初五),一场新春祈福活动在考亭书院举行。主办方为市民、游客安排了舞龙舞狮、点茶品韵、建本拓印、投壶竞技等颇具闽北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吸引了近千人参加。
新春祈福活动在考亭书院举行 南平市委文明办供图
“从我们入驻到考亭书院来之后,我们比较多的活动都在考亭书院举办,因为这里会让我们整个社团实践活动更增加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又增加一种文化的认同感,大家对这里的环境都赞不绝口。比如去年我们一年下来就举办了差不多20多场的活动。”考亭书院道南汉服文化馆负责人范成忠介绍道。
走进闽北古书院,探寻大儒朱熹的印迹,感受不一样的文化魅力。这里,成为越来越多人追求的“诗和远方”。(南平广播电视台 南平市委文明办 杨志林 胡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