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近日,某地殡仪馆因强制收取高价骨灰盒费用被曝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事件再次将殡葬行业的乱象推上舆论风口浪尖。清明将至,祭扫话题热度攀升,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的碰撞愈发凸显。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清明祭扫既传承文化精髓,又彰显文明新风,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
殡葬乱象屡禁不止,暴露出传统习俗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的失序。一些商家利用"孝道"绑架消费,将祭扫异化为攀比炫富的舞台。这不仅加重了群众负担,更扭曲了清明文化的本真意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殡葬消费高达数千亿元,其中不乏过度消费和浪费现象。这种畸形的祭扫文化,既违背了"厚养薄葬"的传统美德,也与绿色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新时代呼唤新的祭扫方式。近年来,网络祭扫、鲜花祭扫等新型祭扫方式逐渐兴起,既保留了缅怀先人的文化内核,又体现了环保、节俭的现代文明理念。一些地方推出的“代客祭扫”服务,为远在他乡的游子提供了情感寄托。这些创新实践表明,传统习俗完全可以在与时俱进中焕发新的生机。
移风易俗需要多方合力。政府部门应加强殡葬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社区组织可开展文明祭扫宣传,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每个家庭也应从自身做起,摒弃陈规陋习。只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才能让清明祭扫真正成为传承文化、寄托哀思的文明载体。
清明时节,追思先人,更应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异彩。摒弃陋习、倡导新风,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更是对现代文明的积极践行。在传承与变革中寻找文明新坐标,让清明祭扫回归本真,让文明新风吹遍神州大地。(鼓楼区委文明办 王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