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厦门 > 海沧区
厦门海沧“幸福餐”点亮山边 多元融合奏响文明新乐章
http://wmf.fjsen.com  2025-03-23 刘玮 卢超颖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卢超颖

在山边社区经营清真兰州牛肉拉面店的马进学继续“爱心接力”(东南网记者 刘玮 摄)

在厦门海沧天竺山脚下,有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暖的“村改居”新社区——山边社区。这里不仅有热闹的夜市、丰富的文化活动,还有一份特别的温暖在悄然传递。

走进山边社区,一家家挂着“幸福餐”标识的餐饮店热情地招揽着食客,操着不同口音的居民们亲密地谈论着社区的点滴变化。这背后,是山边社区通过“融文化、融公益、融生活”实现村企携手、两岸联动的多元融合共建的生动实践。

“幸福餐”香暖山边 爱心汇聚润人心

“我们曾经也穷过,自己淋过雨就想给别人也撑一把伞”。

“这对我们来说只是一顿饭,但对需要帮助的人来说,是生活的希望”……

“幸福餐”爱心传递活动是山边社区融公益活动的一张亮丽名片。自2024年3月7日启动以来,该活动得到了两岸爱心人士、商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

就此,爱心之火以燎原之势在海沧区东孚街道遍布开来,一呼百应之下,“东孚爱心商家联合会”应运而生,短短一年的时间,加入爱心行动的商家有餐饮店、超市、驿站、洗车店、教育培训机构以及诊所等各行各业。爱心商家为身处困境的人们提供免费餐食,不仅为困难群体解决了燃眉之急,更传递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提升了社区的文明温度和幸福感。截至2025年3月13日,活动已开展一年,共送出爱心餐1344份。

在这些爱心商家中,清真兰州牛肉拉面店的店主马进学的故事令人动容。

马进学来自甘肃省和政县,是一位从大山里走出的回民青年。今年年初,他从堂哥马生孝手中接过了这家已经经营4年的餐饮店。这不仅仅是一次生意的交接,更是一份爱心的传承。

在马生孝经营期间,这家清真餐厅每年都会为来山边务工且生活暂时困难的人送出60至70份幸福餐。马进学接手后,毫不犹豫地接过了爱心接力棒。他诚恳地说:“在国家东西部协作政策的指引下,我们家乡的乡亲们得到了福建的帮扶与支持,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们只是尽一点绵薄之力,帮助那些在厦门、在山边暂时遇到困难的人。”这份跨越千里的感恩与回馈,在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拉面中显得愈发珍贵。

热心公益的“尝兴烧腊店”店主王英吉(东南网记者 刘玮 摄)

“一份幸福餐对我来说只是一份饭,成本也不高,但对那些临时遇到困难的人来说,意义却非同寻常”,同样热心公益的还有“尝兴烧腊店”的店主王英吉。王英吉来自三明,已经在厦门打拼了20个年头。

从白手起家到打拼出一番事业,王英吉深知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在山边社区启动幸福餐项目时,他第一时间加入其中。回忆起自己初来厦门时的艰难岁月,王英吉感慨万千:“那时候我当学徒,一个月才几十块钱工资,想吃顿饱饭都难。”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在外务工人员的不易。如今,他有了能力,便毫不犹豫地回馈社会。他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伸出援手,帮助更多的人渡过难关。”

“幸福餐”在金门县落地(山边社区供图)

爱心跨越海峡 “幸福餐”升级传递情

2024年4月,同款“幸福餐”跨越海峡,传递到了金门县烈屿乡。

一家名为“芋岛小院”的餐饮店成为金门首家提供“幸福餐”的餐厅。餐厅经营者郭女士在听完海投文旅闽台乡建乡创台胞青年团队成员小符介绍的“幸福餐”公益项目后,十分认同并决定在自己的餐厅推出“幸福餐”。东孚爱心商家联合会也捐出20份“幸福餐”,支持金门的“幸福餐”项目。

郭女士说:“如今金门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离乡背井的人容易发生经济上的困难,我愿意以自己的小吃店为平台,与海沧东孚共同推进幸福餐项目,以幸福餐来尽一份心力,温暖烈屿乡。”

“我们的爱心模式不断升级,从最初由爱心商家认捐幸福餐帮助特定受助人群的‘1.0版本’到由爱心商家提供专业爱心服务的‘2.0’版本,我们的爱心已经由最基础的捐钱捐物升级为由会员企业提供爱心剪发、爱心义诊、爱心培训等专业爱心服务,切切实实地解决群众的需求。”东孚爱心商家联合会创始人黄志杰告诉记者,现如今,山边社区联合爱心企业开始向社区孤寡老人及残障人士等受助人群发放“幸福餐券”,持有幸福餐券即可在山边社区里任意一家标有“幸福餐”标识的餐饮店获得一份“幸福餐”。

“这不仅更加方便受助人群兑换餐食,也消除了他们的顾虑,让原本难以启齿的过程变得自然和谐,这也是我们爱心企业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让爱心帮扶更人性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3.0版本’,三个版本不断升级,但不迭代,只有爱心的不断累积。”黄志杰如是说。

山边社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山边社区供图)

文化交流架桥梁 融合发展焕新颜

在山边社区,文化交流不仅串联起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更推动着社区在多元领域的融合发展,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

山边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阵地作用,将党的理论、乡村治理等内容融入日常宣讲。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方言,把高深的理论转化为百姓易于理解的家常话。

在推动就业和服务外来人口方面,山边社区同样硕果累累。今年3月1日,东孚街道山边警务室旁的大榕树下举办了首届 “警企联盟”企业招聘会。通达、瑞尔特、雅瑞实业等众多企业提供了数百个工作岗位,雅瑞光学招聘主管鲜丽君介绍:“公司给出了仓管员、品检员、发货专员等50个岗位,有五险一金,还提供免费中、晚餐和免费体检。”优厚的条件吸引了众多求职者。

“我是江西人,在山边社区住了好几年,以前找工作得四处奔波,现在在家门口就能选岗位,太方便了。”新厦门人小赵开心地说。来自四川的罗先生兄弟在海沧生活多年,在如何让孩子享受更好教育的问题上,海沧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许晓斌现场热情地为他提供了建议。山边社区“山边好房东”代表李春财则表示,相比去年,山边社区今年增加了2000多位新厦门人,这场活动对大家来说是一场“及时雨”。许晓斌说道:“山边警务室变身招聘集市,将服务前置,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又面对面解决了群众内心的疑惑。”

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山边社区还积极引入国企参与共治共管,聚焦城中村公共设施、环境运维管理难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让社区环境焕然一新。同时,盘活社区资源,打造山边公园、夜市一条街等公共空间,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社区还探索“村企共建”模式,与周边企业紧密合作,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打造“15 分钟便民生活圈”,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通过“融文化、融公益、融生活”,山边社区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成为乡村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未来,山边社区将继续秉持新发展理念,深化“融系列”活动,在城乡融合及文明创建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努力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东南网记者 刘玮 卢超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