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泉州 > 泉港区
文明窗口展新貌

泉港行政效能“迈新阶” 服务群众“零距离”

http://wmf.fjsen.com  2025-02-27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兰楚文

数字门牌优化“云服务”、一线解难打通“中梗阻”、跨省评标拓展“朋友圈”……在泉港,优化营商环境不是口号,而是一件件高效办结的服务事项、一个个加速落地的重点项目和一次次提质增效的交易革新。

围绕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近年来,泉港区积极探索创新审批服务便利化措施,逐渐破解审批标准不统一、线上线下服务不协同、数据共享不充分、区域和城乡政务服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政务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文明窗口新貌熠熠生辉。

二维码解锁

按下便民“加速键”

近日,许多泉港区居民发现家门口公安门牌二维码里的内容有了新变化,只要拿起用手机扫一扫,便可以轻松获取个人及企业事项的办事攻略,办理相关服务事项。

“办事流程、材料清单一目了然,连办事网店的导航都配好了,真是太方便了!”家住后龙镇的刘女士在办理社保业务时,通过“数字政务门牌”找到最近的办事网点,并按照办事攻略提前准备好所需材料,一次性办结业务。

山腰街道居民陈女士也有同样的体验。最近,她通过“数字政务门牌”快速办理护士换证登记,全程仅用了5分钟,她感慨道,“这就像把政务服务大厅搬到了家门口一样!”

据了解,“数字政务门牌”是2024年泉港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该区通过梳理整合相关高频事项及线下服务网点信息,完成308个涉及个人及企业事项的办事攻略布设工作。群众通过扫描家门口公安门牌二维码或者关注“泉港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点击泉港通—政务门牌,即可进入服务界面。

目前,“数字政务门牌”已实现全区7个镇(街道)全覆盖,上线以来共接入二维码户(室)牌数量119127个,累计服务超过5000余人次,提供办事攻略指引2699余次、帮办服务36余次、代办服务28余次,有效破解群众办事“找不到”“不懂办”“跑多趟”等问题,实现“家门口办事”。

此外,该区还不断强化数字赋能,持续推进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将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入驻省网办事大厅和自助服务一体机,完善“闽政通—泉服务—泉港通”平台,积极推广“不见面审批”服务,引导企业群众通过“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等方式申报各类事项,切实提升网上服务能力。

帮代办服务

当好企业“贴心人”

近日,在泉港区行政服务中心一楼的“帮代办”窗口,刚一上班,工作人员便忙着整理资料,就像一个个“小管家”,企业从设立到项目竣工验收的全流程都可以享受到“帮代办”服务。

“我们公司的房地产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程都有专人帮办代办,审批时间大大缩短。中心的服务队还多次到现场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困难,过去跑部门像‘闯关’,现在服务队直接上门‘通关’。”泉港某房地产企业负责人李先生近期在“帮代办”窗口的服务下,顺利完成了公司的所有项目手续,对帮代办服务赞不绝口。

李先生透露,以前办理房地产项目审批手续需要跑发改、住建、消防等多个部门,现在有了帮代办服务,不仅节省了时间,还避免了因不熟悉流程而导致的反复修改材料,一线服务队伍还上门帮助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各种难题,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提前了3个月。

据了解,帮代办服务是泉港区行政服务的一项创新举措。2024年,该区行政服务中心梳理全区重点项目,优化报批流程,会同区“三争办”分批次建立重点项目一对一全生命周期“项目护航”服务机制,编制《泉港区“项目护航”帮督服务手册》,构建从项目策划、立项、施工许可到竣工验收阶段的全链条护航服务模式。

据泉港区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该模式共为22个化工项目开展帮办代办跟踪服务,累计服务55次,完成办件40件,全区工程建设项目开工跨度时长平均压缩2/3以上,并获评第七届泉州市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

跨省域评标

开启共享“新模式”

评标专家资源不足、本地专家“熟面孔”“小圈子”……一直是困扰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堵点。如何让评标工作在“阳光下运行”,成为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答题”。2024年12月,泉港区积极探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跨省远程异地评标,主动与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联系,完成泉港区首个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此次跨省远程异地评标的开展,实现省域间评标专家的资源共享,减少各种人为因素干扰,最大限度防范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保证项目评标过程公平公正、规范有序。

“从2021年开始,我们尝试在市域范围内进行异地评标,探索跨省远程异地评标。”据泉港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跨省评标不仅打破地域限制,更通过专家库资源共享、全流程线上留痕、可溯可查,进一步筑牢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领域廉政‘防火墙’,让交易更公平透明。”近年来,该区聚焦工程领域招投标规范化问题,不断优化交易流程、完善制度建设,推出工程建设项目减免投标保证金政策,对依法必须招标且招标标的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含1000万元)的政府投资项目,停止收取投标保证金,进一步降低企业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成本负担,2024年共有8个工程建设项目免收投标保证金近10亿元。此外,该区还大力推行以银行保函、担保机构担保等非现金形式缴纳保证金,截至目前,保函替代率已创新高,达到95%以上;推行建设工程投标保证金管理“一趟不用跑”,中标人无须申请即可退还投标保证金,目前工程建设项目保证金清退比例达到100%。(泉州晚报 洪坤泽 林伟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