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 泉州
让返岗之路成幸福通途
http://wmf.fjsen.com  2025-02-16 来源:泉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林杰

春节的喜庆氛围尚未散尽,泉州已奏响返岗复工的激昂乐章。在泉州台商投资区怡德塑胶有限公司的车间里,陈年军正在样版设计台前专注工作。这位来自四川广安的新泉州人,此前从未想过,当自己首次背井离乡踏上泉州这片土地时,泉州市总工会竟能提供从岳池县老家一路到厂区的无缝接驳服务,为他的求职之路铺就一条暖心顺畅的通道。

当我们聚焦泉州市总工会“賨泉之约·乐业泉州”(注:賨cónɡ,广安的简称)返岗直通车时,会发现背后是一套精准的服务逻辑:春节前包车送职工返乡(“送你回家”)与节后接返(“接你回来”)的闭环设计,既破解了春运抢票难题,也建立起劳动力流动的“双保险”机制。九牧王公司2月7日开工,截至2月10日,职工返岗率达97%,如此高的返岗率并非偶然,工会提前介入的包车接返、交通补贴等举措,极大提升了企业用工的稳定性。将服务前置于用工需求的管理智慧,让泉州在“用工荒”频现的春节后用工市场中占得先机。

值得关注的还有服务半径的延伸创新。从单纯服务存量职工到开拓省际劳务协作新路径,泉州市总工会的视野已跨越地理界限。四川广安36名新员工的“点对点”输送背后,是产业需求与劳务输出的精准匹配。作为制造业强市,泉州对各类劳动力有着持续且多样的需求。通过主动与四川广安等地开展劳务协作,搭建起供需对接的桥梁,为广安等地的劳动力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让泉州企业及时补充适配的人力资源,保障生产链的稳定运行。

“幸福返泉”交通补助政策的持续实施,也是城市治理的暖心样本。2019年至2024年累计补助近3.5万名职工的实践轨迹,展现的是政策迭代的清晰脉络:补助范围从省内到省外形成梯度,申报流程从线下到线上实现优化。特别是,“探亲地返泉”认定标准,将政策温度延伸到每个具体而细微的务工故事里。

在制度设计的深处,蕴含着对劳动者尊严的深切关照。当乘坐“点对点”返岗直通车的职工,从千里之外的家乡直接被送到厂门口,他们获得的是一份来自泉州的贴心呵护,感受到自身作为劳动者被重视、被关怀;当省外来泉员工收到泉州发放的交通补贴时,他们获得的不仅是经济支持,也是作为城市建设者的价值认同。这种将服务转化为制度、将关怀升华为机制的做法,正是泉州工会“娘家人”定位的体现。

泉州民营企业的活力密码,也在这场返岗服务中显露无遗。怡德塑胶为新人准备的热乎饭菜,九牧王公司为省外员工定制的交通补贴,这些企业自发行为与工会系统服务形成共振,提升了职工的归属感与忠诚度,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为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更深层的变革发生在城市发展维度。当四川务工者通过“賨泉之约”成为新泉州人,他们带来的是劳动力资源,也是文化交融的契机;当“幸福返泉”政策吸引3.5万职工回流,他们支撑的是企业运转,也是城市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双方奔赴的实践揭示了一个真理:对劳动者的每一次暖心服务,都是对城市未来的一次长远投资。

站在新的一年复工的节点回望,那些穿梭于城乡间的返岗直通车,那些在“泉工e家”平台跳动的申报数据,共同编织成泉州特有的民生图景。这图景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却处处可见治理者的匠心:用制度创新破解用工难题,以服务升级温暖万千人心,让每个劳动者的返岗之路都成为通向美好生活的幸福通途。当越来越多的新泉州人在泉州找到归属,这座民营经济大市的发展故事,便有了更生动、更温暖的注脚。(泉州文明网 曾于里)